大家在制定教案时一定要认真对待才行,优秀的教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是28写作材料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床的教案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床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
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
师: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的练习题
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认识床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并能分辨红、黄、蓝三种颜色
2、体验游戏的愉快。
活动准备:
1、红色三角形、黄色正方形、蓝色圆形各一个
2、车票若干:各种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3、乘车音乐
活动过程
1、集体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1)谈话导入:今天咱们班来了三个客人,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
(2)分别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教师:“这些客人长得什么样?我们先看看三角形,长得什么样呀?”(引导幼儿说出有三个尖尖的角)
教师分别提问正方形、圆形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也有角,是方方的。圆形没有角,摸上去是光滑的。
2、寻找《图形宝宝》
(1)教师:今天来到咱们班的这些客人是三位妈妈,他们的图形宝宝不见了,他们可着急了,到处打听图形宝宝的下落,最后,他们听说图形宝宝跑到咱们小雨点班来了,咱们赶快帮她们找一找吧。
(2)先帮三角形妈妈找穿红颜色的图形宝宝再找穿黄色、蓝色
(3)再别帮正方形妈妈和圆形妈妈找,最后,请幼儿把图形宝宝送到图形妈妈那里
3、游戏《做客》
(1)今天,咱们帮图形妈妈找到了她们的宝宝,他们真是太感激我们了,为了表示感谢,他们要请咱们全体小朋友到她们家里组做客,不过,图形宝宝家离这儿很远,咱们怎么去呢?(让幼儿自由发挥),小朋友想了好多的办法都很好!不过,去她们家要乘坐特殊的交通工具才能到达,是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听图形妈妈来告诉我们。
三角形妈妈:我们的交通工具是三角形的,只有拿三角形车票的小朋友才可以做我的车
正方形妈妈:我们的交通工具是正方形的,只有拿正方形车票的小朋友才可以做我的车
圆形妈妈:我们的交通工具是圆形的,只有拿园形车票的小朋友才可以做我的车
并且他们还告诉我们不能上错车厢,如果你拿到了圆形的车票就要上圆形的车厢,而且在乘车的过程中,不能拥挤,要互相谦让
出示车票,你们看这就是她们给我们准备的车票,现在我就把他发给你们,你们要仔细看好车票,不要上错车
(2)师:现在,请小朋友上火车吧!(幼儿持票上不同的车厢)我是列车员,列车员要检票了,请把火车票举起来吧!(教师检查幼儿的对、错)
(3)师:乘客们,我们的火车出发啦!(放音乐幼儿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实物。
认识床的教案篇3
课题 小数的意义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和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能把十进分数改写成小数或把小数改写成十进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看一看”、“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和小数与十进分数的互化。
难点 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和数位的相互关系。
教具挂图 计数器 四张正方形纸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标签,让同学说说商品的单价。
2、谈话引入:同学们都能正确地读出了这些商品的标价,这是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元、角、分和小数”,一些商品的标价用元做单位时,要用小数表示。那除了商品的标价可以用小数表示外,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3、四人小组交流自身事先已经收集好的生活中的一些小数。
(全班汇报交流)
4、出示挂图,同学阅读第2页。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有很多小数,咱们的课本中也举了一些例子,同学们翻到第2页, 自身读一读,课下还可以再继续找找生活中的小数。这些小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活动。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折一折,涂一涂
1、(出示一个正方形)我们把一个正方形表示为“1”,请同学们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把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局部用分数表示;再把另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中的3份涂色,涂色局部用分数表示。
2、1/10我们可以写成小数0.1,0.1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
3、同学尝试把3/10写成小数。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它的3/10,也就是0.3。
4、请同学们尝试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先用分数表示,在用小数表示。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5、挑战:请同学们把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其的1份涂上颜色,涂色局部用分数表示,然后试试用小数表示;那23份涂上颜色,怎么表示呢?
6、先四人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7、推想:1/1000改写成小数是多少?127/1000
呢?可以独立考虑,也可以同桌两人互相商量。
8、观察发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是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是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三位小数。
活动二:读一读,写一写
1、刚才同学们写了很多小数,如:0.23,0.127,0.409。谁会读这些小数呢?
同学尝试读。
2、这三个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的整数局部都是0,假如整数局部不是0,怎样读呢?如:32.017,125.409。
同学尝试读。
3、观察总结:整数局部和小数局部读法有什么不同?
4、认识小数局部各数位的名称。
出示计数器,教师介绍小数局部各数位的名称。
同学比较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与整数局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拨一拨,说一说。
(1)在计数器上各数位都拨上3个珠子,说说每个3表示多少,这个数怎么读?
(2)独立完成第4页“试一试”的“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3)你拨我说。
同桌一人拨珠,一人读数,并说说各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多少,然后交换角色。
解释与运用
1、小练习:独立完成第5页“练一练”第1、2、3、4题。
2、数学游戏:你说我摆。
3、小结。
引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结合情境图,布置读书活动,培养同学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数的意义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背诵结论获得,必需通过活动使同学获得体验。本环节教师组织同学亲自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让同学在体验中逐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引导同学观察发现,学会总结,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同学学会学习。
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基础,先读整数局部是0的小数,再试读整数局部不是0的小数,使同学进一步明确整数局部和小数局部读法的不同。
通过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增强同学的兴趣,让同学在活动中加深对小数数位各名称的理解和体会到小数局部的数位也是十进位的。
认识床的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
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
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
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
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
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延伸活动: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游戏作引导,以掌握概念为目标,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动手和观察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点,同时又渗透了时间观念教育,将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学习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这个环节时刚开始时有点不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活动更加活跃,效果更好。
认识床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2、认识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使用。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感知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活动难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会使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用钱购物的经验。
2、材料准备:课件ppt、创设“超市”的情景、学具“人民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猜一猜谜语。
谜面:长长方方一张纸,上有人头和数字。拿它可以进超市,买了东西报数字。多退少补很简单,小朋友快试一试。
谜底:人民币。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放映幻灯片,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仔细观察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大小和图案不同,看钱上面的数字。
小结:这些人民币上都有数字和图案,长方形的人民币叫纸币,圆形的人民币叫硬币。面值小的人民币分为角,如5角;面值大的人民币分为元,如100元。
2、小游戏
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了人民币,那现在我们玩个小游戏。
教师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币”,从中取出学具人民币各一张,将人民币摆成一排,边摆边引导幼儿读出所出示的人民币。待幼儿熟悉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从中任意拿走一张人民币,请幼儿睁开眼睛找一找,哪张人民币不见了。
3、学习10元以内的兑换 1张2元等于2张1元;1张5元等于5张1元;1张10元等于10张1元。
(三) 游戏活动
师:小明家的超市开张了,我们去小明家的超市购物吧. 游戏“开超市”,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游戏场地,观察陈列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超市”的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人数较多的一组当顾客,人数较少的一组扮售货员。买东西时要算清自己应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幼儿游戏时,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正确地付钱、找零钱。
(四) 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人民币,学会了取钱和兑换,请小朋友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并能算出自己所买东西的价钱。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知识的特点。幼儿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让幼儿充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在购物环节,有个别幼儿取钱后不会购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先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适当进行活动调节或个别指导。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秒认识教案6篇
★ 认识镲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