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写作材料 >工作计划

小生物教案8篇

对于写教案这件事,各位老师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吧,教案在撰写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创新教学方法,下面是28写作材料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生物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生物教案8篇

小生物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

2.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3.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

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小生物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3、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的数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如:工业污染、森林被砍伐等。让学生分析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

水污染、树木非法砍伐、白色污染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进行简要点评。

教师:环境的恶化,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的衣食住行都来源于自然界,动物、植物、水等自然资源都是人类索取的对象,但是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它又能被多少人利用呢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新课教学:

一、人口增长过快

活动一:学生讨论分析“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学生认真观察教科书图13—1,并结合教师提示分组讨论。

思考题:

(1)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如何

(2)什么原因造成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3)人口增长过快,会给地球带来什么样的危机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现在地球人口已经超过67亿,有专家预测到20xx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到20xx年时,世界人口将达到92亿。照这样发展下去,地球总有一天会支撑不住的。世界人口增长已经过快,那么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又是如何呢

活动二:学生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学生根据教科书表13—1“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表”给出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讨论。

思考题:

a、从绘制的曲线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如何

b、根据曲线图,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的人口数量。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由部分小组代表出示自己绘制的曲线图,并解释曲线图所含的意义。学生推测出我国人口在21世纪中叶即20xx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24863万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了,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几十年来人口增长过快。我国人口众多,位居世界第1位,那么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又怎样呢

教师: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可是供给13亿人口来用,就显得贫乏多了。不只是土地贫乏,而且其他资源也是如此。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3/5,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占世界人均值的1/4。这些数据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口太多,不管多么丰富的资源,人均占有量也都是贫乏的。

教师:不管是中国,还是全世界,如果人口继续膨胀,过多的人口对自然资源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就会给地球带来巨大的压力,以致于不堪重负。

教师出示漫画“苦难的母亲”,学生动脑思考。

思考题:

(1)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

(2)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漫画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人类要从母亲(地球)那里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如果人口过多而且超过“母亲”的供应能力,不仅不能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还会带来教育、就业、住房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地球环境,才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控制人口的方法就是“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对我国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过快,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人口过多,给地球母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这种压力对她来说,已经支撑不住了。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要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伸出我们友爱的双手,热爱它,拥抱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家园!

小生物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新课

讲授

1、色盲症的发现

讲述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提问学生

介绍色盲知识:就是不能辨别色彩,即辨色能力丧失。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2、课件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

设疑:红绿色盲是怎么遗传的呢?

导入新课:伴性遗传。理解概念。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1、 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2)果蝇:眼色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1、色盲遗传家系图谱分析

课件显示红绿色盲家系遗传图谱,认识系谱,分析图谱,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 :

(1)对“资料分析”的两个讨论题进行讨论。

(2)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色盲基因的表示方法,填写学案中相关内容。

2、课件显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图表,引导学生填写

根据遗传图解,写出Ⅰ-1和Ⅲ-6的基因型,并推测Ⅱ-3的基因型。下面我们来画一画他们的遗传图解(这里难度较大,教师可先作示范)!Ⅰ-1与Ⅰ-2。

结论:生下的孩子无论是男是女,视觉都表现正常,没有色盲。可是,他们的女儿却都是携带者。

Ⅱ-3与Ⅱ-4(紧接上面的图解板书图解)

课件显示巩固练习,提问学生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婚配类型并回答,然后总结给出正确答案。

4、强调遗传图解的书写格式,在课件上边引导学生回答边演示两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5、通过遗传图解引导学生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得出“交叉遗传”的结论。

6、课件显示巩固联系,提问学生(教师可稍作引导)。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位置

2、遗传特点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

知识拓展:归纳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

[1] 伴y遗传:

(1)特点:①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为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希普图

[2] 伴x显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②患者中 性多于 性 ③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⑤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3)典型系谱图

[3] 伴x隐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③女患者的父亲及女儿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④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⑤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

(1) 实例: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的眼色遗传。

典型系谱图

归纳:人类伴性遗传病判定口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讲、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

学生看图识别,进行自我色盲检测。

填学案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填写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学案上练习写遗传图解

黑板练写

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聆听

学生思考分析作答

填学案

理解各种伴性遗传的特点,记住常见实例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遗传方式

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十分生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验本节课的情感目标。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通过辨认、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思考,便于新课的讲授。

探究、讨论模式结合:通过家系遗传图谱分析遗传现象→ 提出问题 →讨论问题 → 提出依据释疑 → 结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提高学生质疑、假设、探究的能力,体现本节的能力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肯定学生的能力,引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讲练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落实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遗传图解的书写格式是教学重点,在上一章已经学习过,通过学生回答既回顾所学知识,又可联系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伴性遗传也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讲练结合落实学生的遗传图解的书写能力,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毛病。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归纳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遗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及联系,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呼应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巩固练习

(1)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他的父亲、祖父、外祖父也均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母亲、祖母、外祖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a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2)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b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学生演练,并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点。

课后作业

见学案

学生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九、板书设计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拓展延伸:伴性遗传的方式、特点及运用

十、教学反思

对“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中,不仅仅将教学目标定位于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上,应该多引导学生问一些“为什么”,把教材中很多是结论性内容,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融合资料收集、遗传病的调查、判断及推理,假设和论证、讨论、遗传图谱书写和遗传概率计算,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善于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

小生物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重点: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对比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调查了校园里面的生物,知道了生物无所不在,那你们知道,这么多的生物都共同生活在哪个共同的家园中呢?(地球)很好(打开课件,展示地球图片)这就是我们的地球,那我们是生活在地球的内部还是生活在表面这一层呢?(表面)很好,外面这一圈就是我们生物共同生活的地方,科学家们把它叫做生物圈,很多同学对生物圈不熟悉,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是学习关于生物圈的知识。

(课件中打出生物圈的定义)我们科学家们早就对生物圈下了定义,哪位同学帮老师读一下生物圈究竟是什么?包括哪两个方面?(定义: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地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包括地球上一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那我来问一下你们生物圈除了包括生物之外,还包括什么?(生物生活的环境)很好,那我们的生物圈究竟有多大,能包含这么多东西呢?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地球的厚度是多少?(12750千米)那生物圈呢?(20千米)看来我们生物圈只占了地球的一小部分,却有那么多生物生存着。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不是都生活在同一上层面中的,而是我们的生物圈分为三大部分,就是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水圈的大部。那三大圈中各生活着什么生物?这三大圈是否绝对分开?(小组讨论两分钟)有的生物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例如人,还有没有别的例子?我们世界的人口将近60亿,而我们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科学家们设想能否把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移居到其他星球上?比如月球,火星?(不可能,因为那里没有水,氧气,温度太低或太高…)那为什么我们的地球又能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呢?(因为生物圈有满足生物生存的各种条件)讨论书本p5~6六幅图片,看各幅图片中生物圈满足了它们的哪些条件。完成书本练习:1、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长颈鹿的生活需要什么条件?2、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条件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分析图片:熊猫频临灭绝的原因?蕉树枯萎原因?得出结论:动物、植物等所有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做练习:

1、生物圈为其中的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其中的微生物构成

b.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即地球内部也有生物

c.生物圈指生物活动能达到的范围,包括月球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空间的总称

3、有人说:“只要有充足的牧草和水,牛羊就能正常生活”,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如果不对,说说你的理由。

布置下节课准备的内容: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下节课每小组至少要抓到五只回来做实验,抓好时要把它们放在湿的土中养着,而且避免光照,不然很容易死。

教学后记:

同学们对于一些熊猫,蕉树等接近生活的图片比较感兴趣,以后可以多举这方面的例子。

教学反思:

因为这节课的理论知识比较多,而且知识点相对简单,只是介绍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学生很容易精神不集中,应该考虑多用一些有趣的事例或者图片供学生思考,像讲到为什么其他星球没有生物,应该多找一些其他星球的资料告诉学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要保护地球的意识。学生对于做练习比较感兴趣,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考虑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安排一至两题练习,加强学生知识点的同时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小生物教案篇5

一、说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植物系统进化树,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通过"植物系统进化树","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引导学生初识不同的植物类群。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初步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植物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各种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提高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和讲述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生物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情感。

三、说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校地处偏远农村,该校生都是来自大山的孩子,对常见的植物即陌生又熟悉,说熟悉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常见的植物有密切接触,有深刻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兴趣高,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帮助他们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和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有一定的生物学经验基础。

四、说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为2课时,此节为第一课时,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从内心深处产生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欲望。对此我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一周通知学生利用周末采集样本,同时,还利用学生中午休息时间,带领大队长一个班12人上后山采集样本,回到学校后,由大队长随意分配样本到各位小组中。这样,学生课前对学习的内容就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课中:一、通过以上创设的情景,引入新课,二、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各种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三、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认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说教学准备:

1、准备植物系统进化树图片,学生采集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

2、实物材料及用具:学生采集新鲜的水绵,葫芦藓、墙藓、铁钱蕨、海金沙、石斛,芒萁、带球果的杉枝、带花及果实的白菜植株等大量植物实物、放大镜、镊子。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学生采集活动和生活中对植物的感性认识,结合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好奇,直揭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植物系统进化树和活动: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

运用课本植物系统进化树的认识,帮助学生对植物的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进行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生物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情感。

(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采用提问式、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逐一分析藻类植物的

1、结构: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有多细胞的;有生活在淡水中的,有生活在海洋中的,还有少数种类生活在陆地上的。

2、特征: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分类:据藻类植物呈现的颜色的不同可以将藻类植物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等。

4、对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为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是有些可食用,可药用,如海带、紫菜等可食用,褐藻胶、琼脂、碘酒在医药上有广泛的用途。

利用对比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结构、特征、分类。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帮助学生分析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四)、本课总结

及时反馈与总结,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

(五)、作业设计

七、说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内容的教学效果可以从课堂回答、反馈练习、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课堂回答通过不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课中练习巩固反馈是一般的知识性练习题,目的是检验学生当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深化和应用。

八、说总结与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直接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着眼于知识获取的过程、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从中学到知识和方法,发展多种能力。教师要多联系生产实际,让学生边联想、边思考,从中发现新知识,并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小生物教案篇6

一、激发兴起,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课之初,可以提问学生,谁愿意说一说自己有无曾经对某种物质过敏的现象?如果学生不愿意承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消顾虑,指出大多数过敏反应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听过见过的别人的过敏反应,指出过敏反应虽然是一种常见病,却和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癌症一样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了解这些病的发病机理,有效地防病治病是我们学习、研究免疫学的重要目的。

二、复习旧知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叫免疫,回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理解到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可以对非己抗原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就可引起各种疾病。

三、学习新课

(一)过敏反应

请负责该内容的调查小组介绍相关资料,在可能的范围内让学生把他们掌握的内容说足说透。学生事前准备的文字材料、数字、图表要用摄像头当堂打出来,效果会更好。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1.过敏反应的举例和类型

学生举的实例可能会很多,尤其是走访专家医生和查阅资料之后,正好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因为课本上讲的只是临床上最常见的i型过敏反应疾病,其他类型的均未涉及,所以如果学生举的实例中除了有书本上的实例外,还有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教师也要肯定,因为有些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理相似于Ⅱ型、Ⅲ型、Ⅳ型过敏反应。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能引起i型过敏反应的物质与具体的过敏反应症状联系起来,例如:

全身性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休克,主要是药物过敏,如青霉素、头孢霉素,普鲁卡因,链霉素等。

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如花粉、尘螨、真菌、毛屑等。

消化道过敏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休克,如鱼、虾、蟹、蛋、奶等食物。

皮肤过敏反应:引起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如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冷热刺激等。

这样进行总结,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可以自己判断,有效预防。

2.过敏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在总结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上述反应就属于过敏反应,而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就叫过敏原,由于i型过敏反应同学听到见到的比较多,它的三个主要特点也容易理解,即: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机理

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是一个复杂和抽象的过程,按照书上的示意图和文字叙述,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学生汇报查阅的资料也可能过于复杂。教师可将i型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过敏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抗体应答,此类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即课本上所说的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细胞,其中肥大细胞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和黏膜下层,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过过原的致敏状态。通常这种致敏状态可维持数月或更长,如果长期不接触该过敏原,致敏状态可自行逐渐消失。

②激发阶段:指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通过与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使这种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除了组织胺以外,还可以是前列腺素d2、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们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腺体分泌物增多。

③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根据反应发生的快馒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早期相反应主要由组织胺引起,通常在接触过敏原数秒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晚期相反应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过敏原刺激后6~12 h发生反应,可持续数天。

4.防治措施

关于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学生调查后会汇报得比较全面。否则,教师可简要介绍过敏原皮肤实验的方法、脱敏治疗、扑尔敏、苯海拉明等药物防治的机理。

(二)自身免疫病

1.概念和举例

由责该部分内容的小组汇报调查憎况,使同学们了解除了书上的实例,还有哪些病也用于自身免疫病。学生可能会涉及到的自身免疫病还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重症肌无力、肺出血肾炎综合症、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小球肾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等,总结这些病的共同特点,都是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症状,引出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发病机理

关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具体过程各不相同。课本上仅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例,讲了由于分子模拟而导致自身抗原出现的过程,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流感病毒、多瘤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它们都与正常细胞或细胞外成分有相类似的抗原决定簇,针对这些病毒,抗原决定簇的免疫应答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可萨奇病毒感染激发的免疫应答可攻击胰岛b细胞,引发糖尿病。链球菌有多种抗原蛋白与人体肾基底膜有交叉抗原,也可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种徽生物因其热休克蛋白与人的热休克蛋白以及多种组织有交叉的抗原,可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馒性活动性肝炎。而书上小字介绍的红班狼疮的病因与上述病因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教师可根据实际憎况简要介绍。

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预防自身免疫疾病应注意什么?

学生根据上述发病原理分析讨论,应该理解到:由于多种们原体的感染可邀过抗原模拟的方式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采用疫茵和抗生袁控制病原体的感染可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述两类疾病在免疫反应上有什么相似点?学生邀过分析思考这个问题,理解免疫失调的含义,包括过强和过弱两个方面。上述i型过敏反应就可以理解为因免疫反应过强而造成的免疫失调,但通常不损伤组织细胞;而免疫反应过强坯可能造成不能识别自我成分而患自身免疫疾病。那么免疫反应过弱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这样引出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三)免疫缺陷病

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特点

由学生汇报收集资料的结果,首先明确免疫缺陷病的概念,是指由于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教师还应从概念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该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应该理解到该病的共同特点是:由于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如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脓皮病,甚至于恶性肿启的发病率比同龄正常人高100~300倍。

2.免疫缺陷病的种类

学生汇报的免疫缺陷病可能有多种,教师应引导学生划归到书上提到的两种类型中,即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①对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学生容易理解,但书上并没有举出实际的病例,教师可视具体情况介绍几种病例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性联无丙种球蛋白症、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到其实大多数免疫缺陷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较晚时期,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书上的概念中提到“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学生可能会对这些因素非常关注,教师或调查小组的同学可以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外伤、烧伤、脾切除等。接着教师指出,艾滋病就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而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调查小组的同学可以展示他们收集到的关于艾滋病的图片、数字、录像等,学生或者通过自学,或者在调查小组同学的引导下明确以下内容: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存在部位、发病机理、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其中关于发病机理因为涉及到前面讲述的免疫应答的内容,学生对课本上“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存在疑问。例如,侵入的到底是哪种t细胞?除了侵入t细胞还能侵入哪些细胞?对此教师可适当展开:hiv的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分子,其构象正好和助t细胞上的一种糖蛋白互补,两者结合后病毒得以进入助t细胞。但另外一些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一些b细胞,甚至其他一些组织细胞如脑细胞,也可被hiv侵入,后者使有些艾滋病患者有严重痴呆、行动迟缓、记忆力丧失等症状。因为助t细胞是两种免疫系统都要依靠的细胞,助t细胞大量被消灭,患者将失去一切免疫功能,而各种传染病将乘虚而入,患者最后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由于艾滋病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教师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目的是引导学生既要重视又要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做到全社会都来关心艾滋病患者。

(四)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是人类免疫预防的开始,借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回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理解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效应t细胞,从而提高对该病的免疫力,这正是免疫预防的基本原理。接着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

(1)什么叫免疫预防?

(2)什么叫疫苗?你知道用来预防接种的疫茵有哪些?

(3)免疫接种可以预防所有的传染病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理解到,预防免疫就是采用人工方法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来预防疾病的方法。免疫预防常用的方法是预防接种疫苗,而国际上把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以及类毒索统称为疫苗。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推荐的儿童免疫程序,并且指出像艾滋病等很多传染病的疫苗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制,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2.免疫治疗

请学生根据书上所提供的免疫治疗的常规方法及两种具体方法,思考下列启发性问题:

这两种方法分别是针对哪两种免疫系统起作用的?为什么?

免疫治疗是否只是加强免疫系统的作用?为什么?

从上面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对于体液免疫的缺陷和细胞免疫的缺陷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从上面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注意,“调整”二字的含义,包括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两种疗法,以此来启发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同时教师举例: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酞胺就常常作为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应答。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器官移植的问题。

3.器官移植

学生不难理解器官移植的概念和四种类型。教师主要要引导学生分析临床上常用的同种移植及其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并使学生理解:一是寻求与受者hla相配的供者组织或器官;二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分析上述第一条措施时要向学生渗透关爱他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分析第二条措施时可以分析患者终生使用免疫抑制剂有什么不良影响,进而引出当前抑制免疫研究的热门——诱导对移植物的特异性耐受,这是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指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对某一整套抗原的长期特异性无应答状态,以此来引起学生对当代生物科学的关注和责任感。

要点提示

1.各种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很多,教师在课前要多查一些资料,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所举的病例。

2.在本小节所列举的三类免疫缺陷病中,过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病属于免疫反应过强引起的疾病,区别在于前者一般不会引起组织损伤,后者会引起组织损伤。而免疫缺陷病属于免疫反应过弱引起的疾病。

板书设计

(一)过敏反应

(二)自身免疫病

(三)免疫缺陷病

(四)免疫学的应用

1.举例和类型

1.概念和举例

1.概念和特点

1.免疫预防:方法 意义

2.概念和特点

2.发病机理

2.种类

2.免疫治疗:方法 举例

3.发病机理

3.防治措施

3.器官移植:概念 成败关键

4.防治措施

小生物教案篇7

知识精华

来 源 排 出 调 节

水的平衡和调节

饮水、食物物质、代谢 由肾、皮肤、大肠排出 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钠盐的平衡和调节

主要来自食盐 主要经肾、其次由汗液、粪便排出 醛固酮(盐皮质激素)调节

钾盐的平衡和调节

食物 主要经肾、其次未吸收的随粪便排出 醛固酮调节

意义:水和钠盐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某些疾病(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会丢失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影响血压、心率的稳定。

钾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心肌舒张、兴奋性上具有重要作用。

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水、盐调节的几个问题:

1)尿激素的释放和分泌。

2)醛固酮的效应有三:促进钠的重吸收、促进钾的分泌排出、促进水的重吸收。

题例领悟

例1:某人患急性肠胃炎,严重腹泻,并且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发冷等症;要缓解以上症状,应:

a、输入生理盐水。 b、口服生理盐水。

c、口服钾盐水。 d、输入醛固酮。

解析:题意中出现的症状是缺少水和钠盐,其次输入比口服效果快。

固答案:a

例2:人体内k和钠离子的排出特点相比,不同之处是:

a、多吃多排 b、少吃少排 c、不吃不排 d、不吃也排。

解析:钾离子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钠离子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答案:d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 人体内的水的主要来源及排出主要途径是: ( )

a、 来自饮水,食物和由肾排出。

b、 来自饮水,食物和由皮肤排出。

c、 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肺排出。

d、 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大肠排出。

2、 离子态的无机盐(如血液中的钾、钙离子)的生命作用不包括: ( )

a、 细胞结构物之一。

b、 维持细正常生理功能

c、 维持细胞的形态。

d、 调节细胞内的ph值。

3、 下列有关人体内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 细胞外液中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4、 调节无机盐平衡的重要激素是: ( )

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肾上腺素 d、甲状腺素。

5、 下列仅属于水分排出的途径的是: ( )

a、肾排出 b、大肠排出 c、皮肤排出 d、肺排出。

6、 不能对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起促进作用的是: ( )

a、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升高

c、 血浆渗透压升高。 d、醛固酮升高。

二、简答题:

7、 下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过咸的食物时,通过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 促进( ) 和( ) 对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

2)当血钾升高或降低时,可直接刺激 ,使 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 ) 和( ) 对 的重吸收和对 的分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构成肾小管的细胞线粒体较多,起生理意义是 。线粒体所需的能源物质和氧气由( ) 提供,产生的二氧化碳由( )________ 带 走。

自我评价答案

一、 选择题:

1、a 2、a;3、c;4、b;5、d;6、a。

二、 简答题

1、抗利尿激素 1 肾小管 2 集合管

2、肾上腺 醛固酮 1 肾小管 2 集合管 钠 钾

3、提供能量,有利于纳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分泌 3 肾小管毛细血管血液 3 肾小管毛细血管血液

小生物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繁衍和发展、生物与环境两个个单元,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二、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继续抓好实验过程,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135”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高效快乐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上一年的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新成果,并完成好相关的课题。

4.继续研究和推广校本教研的内涵和经验,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发辉学校教研组群体优势,继续尝试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

5.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初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初步归纳整理出适合我校校情的评价体系。

6、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7、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8、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要求

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要边实验、边研究,力争做一名科研型快乐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

6.积极组织好生物小组活动,能够对生物学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四、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两个班有一百多个学生,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较高很高,上学期生物的平均成绩在八年级全学科排名较好,但高分少,由于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因此班平均被拉下来了。这个学期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五、具体措施

1、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六、进度安排

周次授课内容

1被子植物的生殖

2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人得生殖和胚胎发育

3性状和性状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基??

4人的性别的决定变异

5遗传病与优生第一次月考

6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历程

7生物的进化的原因人类的起源现代生物技术

8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9五一长假

10复习期中考试

1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与环境组成和类型

12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链

13人类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14复习七年级上册15复习七年级下册

16复习八年级上册、下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壁虎找尾巴教案8篇

8小书包教案5篇

小壁虎找尾巴教案通用8篇

小刺猬运果子教案8篇

大与小教案小班反思优质8篇

小动物的伞教案优秀8篇

小蝌蚪的美术教案模板8篇

小蝌蚪的美术教案优质8篇

小梨子教案7篇

小梨子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945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