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教案中的时间分配是教学计划的基础,它确保了课堂的效率,下面是28写作材料小编为您分享的五年级下册桥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五年级下册桥教案篇1
unit 2 it’s at the station. 一、教学内容 本课围绕方位展开话题,重点学习四个介词:up,down,near,a,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事物的方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词汇:hill,house,station,train,up,down,near. 2)、运用方位介词up,down,near,a. 2、能力目标: 1)、能听懂老师发出的指令,迅速做出反应。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新词的学习与训练。 3)、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 三、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词汇hill,house,station,train,up,down,near.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方位介词up,down,near,a。 四、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比较有兴趣,喜欢模仿和游戏。对英语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能力和方法,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少量的介词,如:on,in,under等。并且在第一单元中接触了简单的问路和指路的句型。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图片、单词卡、贴贴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warm up:sing a song.—left foot, right foot, left foot, right…以此把学生带入今天的课堂。这样学生就自然地进入到一个良好的英语氛围,当歌声落下,我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与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谈。出示课件和简笔画,用excuse me. where is…?进行看图问答,复习问路和指路使用的语言。请全班同学为踊跃举手的同学鼓掌,肯定他们的努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2、let’s go to a place. look!here we are.把本课的hill, station, house,rain等图片展出。使用单词卡片学习单词hill, station ,house, rain。反复操练后,接着开展i can read!活动,检测学生对单词的熟练程度。(二)、新课呈现 1)、用简笔画添上一条铁轨。let’s go by rain.邀请学生们一起坐着这辆火车去游玩,播放cd-rom,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我给学生下达了任务:让他们注意看图中火车分别进行到什么位置?这些内容用英语又怎样表述呢?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听懂录音,同时把where is train_? it’s _.写在简图的下方。 2)、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的,所以我选在这个时候为学生的疑问对故事中表示位置的介词进行讲解:把火车头对着山顶开,然后说:we are up the hill。然后操练和检测;用同样的方式学习down the hill,near the houses,at the station。 3)、再听一遍录音,带读课文。 (三)、巩固操练 1、活动一:抢答游戏,题型包括:1、read and match.2、lisening.3、read and complete.4、look and say(sb活动3)。 2、活动二:播放课文活动4录音,鼓励学生跟着韵诗唱起来、动起来。 (五)、课后作业 画出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运用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介绍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向家人介绍从家到学校的路线。
五年级下册桥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2,以及练习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投影仪;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脱式计算。
35-4+27 6×3÷2
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谈话: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我们再计算一道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互动新授——乘加问题。
1.出示例2。
谈话:看,这是跷跷板乐园,同学们玩的多开心呀!仔细观察,每个翘翘板上有多少人?有几个跷跷板?草坪上有多少人?(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有4人,草坪上有7人。)
提问: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学生自由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方法一:分步计算,先算翘翘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4×3=12(人)12+7=19(人)
方法二:列综合算式。
4×3+7、7+4×3或7+(4×3)
教师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几道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
教师说明:像4×3+7、7+4×3这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而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
2.谈话:如果把乘法换成除法,应该怎么办呢?
出示:20-8÷2 81÷9-2
师:乘、除法是同一级的,把乘法换成除法,计算时,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减运算。
学生计算,指名两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20 –8 ÷ 2 81 ÷ 9 + 2
=20 – 4 =9 + 2
=16 =11
3.小结计算方法。
谈话:观察黑板上的这四题,你能总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剩下两小题。
圈出第一步先算什么,并说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学生先计算出左边的得数,再和右边的数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比较,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6题。
先填空,再列出综合算式。
让学生先看懂树叶上的数有哪些,再列式计算。
学生计算,写出计算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师生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除法。
?板书设计】
第2课时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20 –8 ÷ 2 81 ÷ 9 + 2
=20 – 4 =9 + 2
=16 =1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除法。
五年级下册桥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材 89,90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3.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
2.揭示课题。
(1)提问:猜猜今天我们研究什么?
分数加减法
(2)出示课题:分数加减法
(3)提问:这些算式都一样吗? 你能给它们分类吗?哪一类比较好做?
(4)补充课题:同分母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谁知道它们都等于怎么计算?这节课大家一起来研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出示课本第89页教学例题1。
(1)课件呈现情境图。(见课本第89页)
(2)提出问题。
师:爸爸和妈妈共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3)四人小组讨论,学生自主探索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
a.你是怎么想的?
b.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4)汇报探索结果。
a.求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应该用加法。
b.1/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一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c.课件显示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d.对于这样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5)归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板书: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3.出示课本第90页教学例题2,课件呈现情境图。
师:爸爸和妈妈共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1)怎样列式
(2)3/8和1/8能直接相加减吗?为什么?
(3)独立完成计算过程
(4)对于它们的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4.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补充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5.自己随意找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组成一道加法算式或者减法算式,先计算再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和想法。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计算对吗?请把错的改正过来。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反馈方式: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意见,对有疑问的提出来,集体分析。
2.神机妙算 对又巧。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3.解决问题我能行。
小丽计划一天练习写30个毛笔字,实际上午完成了计
划的十五分之七,下午完成了计划的十五分之十一,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反馈方式:学生分组作完后,指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4.提高练习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作业:课本p90做一做1、2题
五年级下册桥教案篇4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观察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2、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拓展应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2、从一个面看到物体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摆放方式。
3、知道从两个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以确定小立方体的个数范围。
五年级下册桥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唤醒已有经验
1.回顾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学生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强调脱式计算的格式: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
2.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师:你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吗?
?学情预设】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你能进行脱式计算吗?
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没参与运算的部分就照写。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板书课题: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的自主探究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识
1.自主尝试进行脱式计算。
课件出示教科书p49例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情预设】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学生独立解答,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会结合脱式计算的格式和小括号的作用,写出脱式计算的过程,但脱式计算的格式掌握得还不够熟练,教师巡视时注意引导并收集相关的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关于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已有这方面的学习经验。所以通过独立练习,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为明确概念留下真实而宝贵的素材。
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2.总结运算规律。
师: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情预设】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师:两道算式都含有小括号,有乘除法,也有减法,还没学你们怎么就会做了呢?
?学情预设】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回顾旧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师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脱式计算的经验,对小括号也有一定的认识,尝试知识迁移,独立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
3.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每列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预设1:上面的算式有括号,下面的没有;
预设2:第一列上面先算减法,再算乘法;下面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第二列上面先算减法,再算除法;下面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预设3:结果不同。
师: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学情预设】小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练习提升
1.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1题。
师: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学情预设】都是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
师: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学情预设】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2.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2题。
指名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进行计算。
师:加小括号之前和之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比一比每组两题的得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情预设】每组算式都是两级运算,每组算式中的数和运算符号都相同,但由于加了小括号,运算顺序和结果都不同。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3.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树状图,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解决填空,但是列综合算式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65-(5×6),21÷43-36。
教师针对典型错误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写综合算式时,要和树状图的运算顺序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要给算式添加小括号。
师小结:根据树状图写综合算式时,先找运算顺序,再写算式,最后看是否需要加小括号。需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的,就要加小括号。
4.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是怎样列综合算式的?需不需要加小括号?
?设计意图】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情预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小括号的作用;树状图如何改写成综合算式。
板书设计: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有此基础,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迁移,很容易发现含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规律,再次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但在将分步算式或树状图改写成综合算式(小括号的应用)上困难很大。所以需要通过教师指导以及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其的熟练程度,以实现教学目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