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教案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28写作材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独立学会小字格的生字,会认双横线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理解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
阅读文本,查找资料,分组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海给我们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感悟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少乐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插图
学习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 你们在大海边嬉戏玩耍过吗?有什么感受?
2、教师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根据下列要求初读课文。
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珍藏、神秘、出航 细致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检查预习情况。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孩子们是怎样踏浪的?
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句子: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笑着,叫着,跳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3、学生自由读句子想象画面。
4、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5、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cai中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兴奋场面。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心中的喜悦,读出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乐趣。
6、另外几句,着重指导学生读出浪花的可爱与顽皮,在读中体会作者
观察能力和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了第二自然段,你想到了什么?
2、他们除了堆城堡还会堆什么?他们在玩沙时会说些什么?
3、小组里演一演。
4、堆城堡多么高兴呀,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他们拾到了什么,请用笔在书上勾画下来。
2、想象一下他们会用贝壳做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孩子们的好奇之心。
三、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新
1、读了四、五自然段,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梦想?
2、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
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泞、迈、虔、佑”5个生字。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读文,感受到本课前面一长段对于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时的情况描写是为了衬托出了那位青年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2、交流。
3、揭示课题:17别人的妈妈(齐读)
过渡语: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在小组内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2)出示词语:
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迟疑小心翼翼
注意:融(翘舌音)、泞(后鼻音)、虔(第二声)、积累“虎字头”的字(虎、虚、虑……)、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赏读课文,品味真情
1、默读课文1~3节,说说当时老妇人的处境怎样?
(1)出示1~3节
(2)指导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
①老妇人遇到的困难:老妇人年纪大行走不便、马路泥泞、行人拥挤、车辆穿梭等。
②读句子:
今日的融雪弄得满街泥泞,老妇人的脚步迟疑又停顿。
她站在十字街头迈不开步,拥挤的行人中她没人照顾。
(3)出示填空:
一位()的老妇人,独自走在()的街上,当时(),使她感到非常(),她心想:()。
2、老妇人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她露出了“求助的目光”,可是马路上人们的表现是怎么的呢?
(1)朗读4~6节
人们来来往往穿过她身旁,没有人注意她求助的目光。
街那头传过来叫声笑声,学校里刚响过放学铃声。
孩子们欢跳着擦过老妇,一个个喊叫着没人停步。
(2)出示:
马路上,大人们,孩子们。
(3)说说你对马路上的大人或小孩的评价。
(4)指导朗读。
3、就在老妇人迟疑无助的时候,人海里冒出个青年。
(1)默读7~11节,找出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相关动词:冒、走、牵、扶、穿等,重点体会“冒”。
(2)谈谈读了这几节后的感受。
(3)隐去句中的动词,试着说一说:
终于,人海里()出个青年,他快步()到老妇人身边。
他()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小伙子()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过马路。
(4)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学过多首叙事诗了,诗歌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老师以第8节为例,遇到斜线要停顿。
出示:
他/牵着她的手/细声说道:
“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学生试读、齐读。
(5)从青年人和他朋友之间的对话总,你感受到什么?
4、最后两节是什么意思?
(1)男女生对读、齐读。
(2)理解“虔诚、保佑”
“虔诚”常形容态度恭敬而有诚意。“保佑”指迷信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3)说一说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是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结:小伙子扶“别人的妈妈”过马路,他对老人的关爱也得到了老人的感谢。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总结课文的写法特点: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
2、从诗歌中找一找句末押韵的字。
3、把诗歌改成课本剧。(机动)
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别人的妈妈》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 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 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 范读课文。
二、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 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 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 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 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 听写生字词。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 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 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 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 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 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 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 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 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 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 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 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 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 总结全文
1. 配乐朗读全文。
2. 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 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附板书:
3 庐山的云雾
多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习作一 看图作文
习作目标:
1. 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 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时数:二课时
作文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 图上有几个人物?
2. 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 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 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 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 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a.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
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
(2) 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1. 同桌先看图口述
2. 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 师生点评
4. 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 指导誉写
第二课时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1
教学要求:
1.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 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 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 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 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 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 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 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 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一、 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写好钢笔字(“遮、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一、写好钢笔字
1. 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 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 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 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 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 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 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 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 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 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 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 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口语交际;指导连写毛笔字。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 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 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 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 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 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 指名说。
二、学写毛笔字
1. 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
2. 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班长的苦恼》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2个“恼、啥”,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办法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试着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
3、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词句,了解故事的内容,体味诗的情趣和道理。
教学难点:
抓住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试着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
教学过程:
一、理解“苦恼”,揭示课题。
板书:苦恼
1、读词。
2、“苦恼”是什么意思?
3、学习生字“恼”:与形近字“脑”进行辨析比较。 小结:带“忄”的字往往与心情有关。
4、读好这个词语。同学们,你们有苦恼吗?说说自己的苦恼。说明: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词句。其中,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可以借助词素合成法,也可以通过查找工具书来理解“苦恼”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词义之后,学生再来学习生字“恼”,最后读好这个词语,并说说自己的苦恼。这里的教学设计是从词语到生字再到词语,走了一个来回。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班长,他也有个不小的苦恼。
补题:班长的苦恼齐读课题(注意读好“苦恼“一词)。
这位班长会有什么苦恼呢?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呢!让我们学习第八课,这是一首叙事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这首叙事诗中写到了哪些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正音。
3、交流;
1)这首叙事诗中写到了哪些人?板书:“我”同学们大乔小苗
2)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交流并板书:裁决“我”同学们袒护同情大乔小苗欺负
3)根据板书的提示,简单地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师引述课文大意,并小结:这分别是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说明:要求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去感知课文大致内容,并且利用板书的词语练习简单地说说故事大意,这是为待会儿的学习改写叙事诗做了准备,因为改写叙事诗首先要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深入学习,感受班长的“苦恼”。
整件事因大乔而起,大乔是怎么欺负小苗的?自读第2节,圈出有关动词。
1、读句并交流、板书:打夺绊
2、大乔真是霸道!分男女生读好第2节。
3、请用上这一连串动词,说说大乔是怎么欺负小苗的。说明:学习把整件事的起因说清楚,也就是复述课文的第2节,主要是自读课文,找到动词;再在反复读文中为待会儿的说话做准备;最后抓住一连串动作,有条理地说说大乔是如何欺负小苗的。在这过程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抓住一连串动词,将大乔欺负小苗的经过用说话的语气表述出来。
大乔做得真过分,难怪同学们都同情小苗。
读读课文,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同学,当时也在现场,见此情景,你会怎么说?
1、请多位学生交流。
2、这就叫“议论纷纷”。请你按提示,把刚才大家说的意思组织起来说一段话,行吗?出示:同学们见此情景议论纷纷,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大家叫叫嚷嚷地返回了学校,教室的屋顶也差点让喊声掀掉。
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请班长来“裁决”。
而班长是怎么想?又是怎么说的呢?默读课文,用直线和浪线分别划出班长所想、所说的内容,再这么说一说。出示: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心想:。考虑再三后,我说:“ ”穿插学习:“啥”的意思就是——什么。读好这个生字,注意翘舌音,读出问的语气来。 小结:像这样经过再三考虑,而做出决定,就叫做——裁决。
(读词)说明:学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包括想象同学们找“我”评理的情景以及“我”是如何裁决的。“裁决”的意思是经过考虑,做出决定。也就是说学生借助提示,要把“我”得知情况后的心理活动和语言表达说具体。这必须建立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引读课文第4、5节,想一想:
为什么听到我的决定后,整个屋子会突然变得静悄悄的? (因为同学们都没想到作为一班之长,我竟然会袒护好朋友,作出不公正的决定,辜负了大家对我的信任。)
现在,你明白班长的苦恼是什么了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到有关内容,并说一说。
出示:结果,“我”苦恼极了。
1、指读写班长苦恼的句子,并练习说话。有关句子:“嘴皮子只轻轻动了一动,整个中队一起和我绝交。” “从此同学们见了我总没个笑脸,出出进进身边只剩下影子大乔。”练习说话:注意人称的转换,语言的流畅。
2、联系刚才交流的内容,说说“绝交”是什么意思?板书:同学们和自己绝交
3、读好句子,读出班长的苦恼来。说明:学习把整个事情说完整,就必须把结果说清楚,也就是班长究竟为何而苦恼。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学生在读中了解了故事内容,在读中体味了班长的“苦恼”,最后对于说说班长苦恼的心理活动也就水到渠成啦!
4、最后,请你试着把这些内容连起来说说,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啦!课后,你可以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它的名字就叫做《班长的苦恼》。
说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内容较浅显。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课文内容,请学生试着把叙事诗改写成叙事作文,这也为下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复述课文做了准备。
四、总结全文,领悟道理。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叙事诗。
2、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课文中这个班级的班长,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集体交流。
3、总结:的确,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身为班长也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说明:虽然整首诗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谁对谁错,但学生可以从故事的结局和人物的感受中受到教育。请学生站在班长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对学生的启发是更为深刻的。
2024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生分析:
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3、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1)重点:
①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3)德育点:
①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4)创新点:
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5)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三年级# 导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1、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①设计问题:
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露的土地。
②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③指导朗读。
④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⑤小结。
2、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3)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4)理解“柴烟”: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德育点)
(5)指导朗读。
3、学习第4节: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1)理解“不错”。
(2)出示句子:
引读第四节。
(3)情境再现。(课件)
(4)谈感受。
(5)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4、学习第五节:
(1)出示句子:
引读最后一节(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指导朗读。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1)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3)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设计多种形式,任选其一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立足于刚掌握的知识,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创新点、德育点)
延伸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作业请各小组任选其一来完成。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2、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2024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 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韧、顽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2、 通过朗读感受山茶花的美和“一股特别的劲儿”。
课前准备 :
1、 山茶花的课件 。
2、 组织学生收集查找山茶花的资料并在课前感知写山茶花的古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布置你们预习19《山茶花》,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吗?这里有两组词语,谁勇敢地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排列有致 潇洒舒展 特别劲儿)(强调致、舒是翘舌音 劲儿是儿化音)
(课件出示第二组:晶莹的水花 碧绿的清潭 粉红的轻纱)
同学们,我们的语言很神奇,一个简单的词语就能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不信,听老师读,你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些美妙的画面。(师轻缓地、富有感情地读这三个词语。)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脑海里有画面,读出来味就格外足,情也就格外浓。按着这种方法,试着边读便想象画面。(生试着读)
这三个词串之间有联系吗?(没有)同学们,知道吗,有一种花把这三种事物串联在了一起,这是一种什么花呢?
山茶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悟山茶花的美
1、师:山茶花把这三种美丽的画面连在一起了,看来,山茶花有它的独特之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完后说说山茶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
(课件出示句子:山茶花是一种( )的花。)
2、生自由读课。
3、指名交流。
山茶花是一种(美丽)的花。
山茶花是一种(特别)的花。
三、品读课文,体会山茶花的`美。
1、的确,课文中有很多地方提到了“美”字,现在,请大家再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含有“美”字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真是美极了!
山茶花的花形也美。
即使闭上眼,你也会感受到美啊,美啊……
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
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大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2、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些山茶花的美的?
(1)学生读文,勾画。
(2)师生交流:
花色美:
a、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绝!
你能将句子中的“绝”换个词吗?(那真叫美。那真叫与众不同。那真叫好。那真叫棒。)
师小结:美呀、好呀,都不错,但 “绝”字更妙,它代表的是山茶花一株树上多种颜色,这是的啊,这个“绝”用得多传神啊!
指导朗读
这么多的花色,而且一树多色,多么与众不同啊!课文着重描写了哪几种颜色的山茶花呢?
b、 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
山茶花与“晶莹的水花”有什么联系? 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c、那墨茶,仿佛一汪碧绿的清潭,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
墨茶是一种什么颜色的茶?墨绿色,绿得发黑的一种颜色。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d、粉红的呢?那是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
因为粉茶红白相间,作者联想到—— 那是织女用朝霞与白云织成的轻纱。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师生合作读。
美得如此叫人联想翩翩的山茶花,怎不是一种特别的花?想看看它们吗?(课件出示山茶花的图片)
e、还有那么多颜色的山茶花,作者没有写,它等着我们来想象呢,请大家仿照书上的写法,学着说一说你喜欢的山茶花的颜色。喜欢哪一朵种颜色就说哪一种。指名说。
交流反馈。
花形美:
a、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潇洒而舒展。
课件出示:山茶花的花形有( ),也有( ),有叠成( ),也有叠成( ),还有( )
还有什么形状的?课文没写,你能接着说吗?
圆形的。
五角形的。
锯齿形的……
(3)是呀,它的花形这么多,多特别。难怪作者说:“即使闭上眼……”(生接着读)
看来山茶花的美深深映入了作者的心海里,刻入了作者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这多姿多彩的山茶花吧,尽情地朗读这如诗如画的语句吧。(课件图片变换,配乐朗读)
四、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9、山茶花
花色美—— 像 仿佛 是
花形美—— 大小疏密排列有致
2024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学写8个字。2.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3.背诵课文,积累与时间有关的古诗或名言,做一个合理支配时间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自主识字写字。2.通过理解古诗,结合生活实际,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惜时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诗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自由轻读诗文。
2.师范读诗文。1.拼读生字。
2.生字正音。
二、检查识字情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出示生字。1.学习小组开火车识字。
2.“小老师”带读。
3.生字开花。
三、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认一认。
2.记一记。
3.说一说。
4.看一看:教师范写。
5.写一写。
6.评一评。1.读准会写字的音。
2.记清会写字的形。
3.观察后: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难点字指导:昏、滚、坠。
5.独立练写,教师巡视。
6.师生一起评议。
四、分层作业:1.读一读会写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会写字。2.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诗文。3.调查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第二课时
一、初读感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推荐关于惜时的古诗或名言警句。
2.同桌互读古诗。
3.听读古诗。1.可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汇报、诵读。
2.互相正音。
3.读准读通。
二、诵读感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默读两首古诗。
2.标志自身不理解的地方。
3.全班推荐。
4.教师指引。
5.引导相互读好感叹句和问句。
6.诵读竞赛。背诵诗文。1.考虑两首诗诗意。
2.小组合作解疑。
3.针对全班解决不了的问题。
4.把相对应的句子结合起来理解。
5.将读文和看图结合,想象图中人物对话、语言。
6.鼓励学生读出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小组比;男女生比……
三、拓展延伸:1.推荐古人惜时的故事或让学生诵读其他惜时的`名言警句。2.联系自身的时间观谈一谈学课文的感受。
四、实践活动:1.为自身设计一张合理支配时间的学习计划。2.调查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已经调查的可以推荐)
2024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2.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指名读这一句
(2)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写出了黄四娘家花的多?
(3)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指名读这一句
(2)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
(3)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
5.感情朗读古诗。
三、迁移、应用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四、作业
抄写古诗。
简评:
在学生充分诵读诗句,深入地体会诗句的意境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进行简单仿写诗句。
2024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结合课文能容理解词义。能用“成千上万、彬彬有礼”造句。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南极的神奇。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词,了解南极。
教学难点:
结合文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文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将到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地球的最南端!这里有一块特殊的大陆——南极大陆!这是一块一年四季覆盖着厚厚的白雪的神奇的大陆!正是它的神奇,吸引了很多国家派出考察队到这里进行考察研究。我们中国也先后在这里建造了两个实验考察基地,分别是长城站和中山站。[利用地图、教师的语言介绍使学生对南极有个总体的认识,同时激发民族自豪感。]
(出示地图)师:这就是长城站。在长城站的对面,有一个更加神奇的地方,那就是(企鹅岛)。让我们跟随小作者《登上企鹅岛》去游览一番吧!(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登”这个字,注意观察它的笔顺。(强调左上两笔,右上先捺再两撇。生书空。)拿出笔把这个字写两遍。完成后再一起说笔顺。 [三年级学习独立识字,但是对于容易错的老师要做到重点指导,使学生真正的掌握牢固。把基础知识教学做扎实。]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练习读课文
2、检查字词的读音:
1)词语:登上企鹅大陆纪念(指名读,领读,齐读)
彬彬有礼
师:课文中说帽带儿企鹅彬彬有礼,站在远处向我们点头,像欢迎我们似的。“彬彬有礼”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彬彬有礼”说一句话吗?
厚厚的( ) 厘米形近字区分
[学生初读课文后,检查其读音是否正确。为了不使学生的阅读学习与字词教学割裂开来,在检查的同时,设计词语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词语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这样做,不但有助于学生自然地理解词义,保持了阅读的连续性;同时很自然地完成了课后的造句练习。]
2)认读字:腹部颈部呕出来
3)比较同音字:毛茸茸绒毛身躯驱逐出境
4)巩固容易错的字音:
(出示)尽管南半球正是夏天,可是南极大陆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只有在考察队建立的长城站附近才能看到一些露出的地面。
我看到长城站旁边有几只黑白相间的小动物。
他们彬彬有礼,站在远处向我们点头,像欢迎我们似的。
4、师:请你们再读一读课文,注意在读准字音的同时把句子读通顺。(自由读)
5、师: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企鹅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整体感知课文,并且训练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能边读边从课文中有所得。]
指名读,评议、反馈交流
三、细读一、二自然段,了解南极
1、默读课文1、2自然段,提出要求:
找出介绍南极气候特点的句子,画上“——”。找出介绍企鹅数量的句子画上“~~~”。把这些词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深入读书,自读自悟,理解语言。]
指名反馈。
气候特点:尽管南半球正是夏天,可是南极大陆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只有在考察队建立的长城站附近才能看到一些露出的地面。
读有关句子,说感受
引导理解“尽管……可是”所表达的意思。
“覆盖”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朗读
出示有关图片或录象,感知南极冰天雪地的景象。
再读,评议
企鹅数量多:
“考察队的刘伯伯告诉我,长城站对面有个企鹅岛,上面的企鹅成千上万,可壮观了。”
师:“成千上万”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冰天雪地里成千上万的企鹅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出示图片:感受数量多。[先通过文字发挥想象,再通过文字与直观形象的画面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语言描写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师:在你的生活中感受过“成千上万”的场面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义,为练习运用词语造句做好准备。]指名反馈
你能用“成千上万”说一句话吗?口头造句
这句话应该怎样读?练习读,指名读,评议。
四、总结全文
这成千上万的企鹅是多么的壮观呀!“我”真想早一点儿到企鹅岛上去看看?你们呢?
五、作业
1、课后完成生字的书写作业,用“成千上万”和“彬彬有礼”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查找有关企鹅的资料或图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