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案可以提高教学的有序性和系统性,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以下是28写作材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1到5数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1到5数学教案篇1
课 题: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难点: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具:教学圆规 电化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观察思考
1、(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
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
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三、认一认
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 。
四、画一画,想一想
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想: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直
径呢?(放动画)
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4、把自己画的圆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样吗?知道为什么吗?
五、应用提高
讨论:圆的位置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六、作业
1、教材第5页练一练
2、在平面上先确定两个不同的点a和b,再画一个圆,使这个圆同时经过点a和点b(就是这两个点都在所画的圆上),这样的圆能画几个?(提高题)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不直接说出圆,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画图中体会圆的特征
思考共同之处时再一次体会圆的特征
通过正反例的练习,加深对半径和直径的理解
动手操作,理解画圆的关键是定圆心(位置)和半径(大小)
巩固提高,满足不同学生要求
认识1到5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会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以前学过整数、分数和小数,谁能举例子说明?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百分数。你猜一猜它可能和谁有关系?关于百分数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带着同学们的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分数的认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体验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同学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点球。(课件出示情境图)你认为该先派哪位队员?依据是什么?
(1)组织学生分析,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可能会出现下面的答案:
生1:可以比较他们三人的进球个数,谁进的多就让谁去。
生2:看看每个人各有几个球没罚进去。
(2)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两种方法可行吗?
学生从表格中的数据能够判断:因为每个人的罚球总个数不同,如果只看一项不能确定。
引导学生想到:选择时不只看某一项的好坏,应该看进球的个数占罚球个数的几分之几。形成矛盾:如何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通分)把它们化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就容易了。这就形成了百分数。
2.百分数的读写。
(1)组织学生自学教材第39页。
(2)让同桌两人互相提问,读一读,写一写。
(3)让学生说一说在读写百分数时应注意什么。如果有读写错误的同学,更让他说一说,使其加深印象。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学生说一说刚才求出的三个百分数的意义。
生1:90%表示淘气进球个数是罚球个数的百分之九十。
生2:80%表示奇思进球个数是罚球个数的百分之八十。
生3:84%表示不马虎进球个数是罚球个数的百分之八十四。
生4:上面的百分数还可以这样想,例如90%,淘气每罚球100个,就会进球90个。
小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相关百分数信息,学生说出教师搜集的百分数的意义。
生1:今天全校学生的出勤率为95%表示出勤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
生2:人口普查的51%、49%表示每100人中约有51人是男性,约有49人是女性。
生3:第三个问题中的125%表示妙想现在的身高是入学时身高的。
(3)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与同伴交流。
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的百分数,在小组内和同伴说说它们表示的含义。
4.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区别。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想一想,根据定义,百分数的后面能不能加单位?
师适当指导。
通过讨论得出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分数可以表示具体数量,也可以表示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倍比关系。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2题。
注意命中率指命中的球数占投篮总数的百分之几。
2.完成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3.判断。
(1)最大的百分数是100%,最小的百分数是1%。()
(2)一根绳子长35%米。()
(3)分母是100的分数叫作百分数。()
五、拓展提升
用百分数表示下面的成语。
百里挑??
一举两得
百发百中
十拿九稳
事半功倍
1%
200%
100%
90%
200%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一个百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吗?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1、4、5题。
学生说出猜想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先自己想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再在小组内交流。
自学后和同桌两人读一读,写一写。
指名学生说一说。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18÷20===90%
8÷10===80%
21÷25===84%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互相配合节省时间,又能让每名学生得到锻炼,提高课堂效率。
不足之处:在处理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还是觉得学生没能亲自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更好地让学生找出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认识1到5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
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1)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4℃”和“—4℃”的意义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负号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什么是正数、负数?
师:(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以前学过的,象+4、16、3/8、0.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氏度以上和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经过一学期“生本对话”课题研究,全班已基本形成课前自学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本学期提高了对预习的要求(不仅要完成课后“做一做”,而且要尝试提出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也想逐步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问题带动全课的教学推进。
今天,学生在例1环节只提出了教材中的一个问题“16℃和—16℃的意义相同吗”,并追问了“为什么”,再无其它疑问。对于“为什么”也回答得很清晰,看来生活积淀为负数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补充了认识温度计上的温度这一知识点。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为第二课时数轴上表示正负数做准备;二是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我所绘制的温度计是以5℃为一个单位长度,在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读或指温度时有错误,主要是—16℃与—14℃易混淆。在此引导学生辨析,并教给他们方法。
在例2中学生质疑的问题明显增加。有
(1)“正数、负数的意义是什么”;
(2)“正数、负数的区别是什么”;
(3)“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算式中的会有负数吗?如果有,它和减号如何区分?”其中前三个问题是本节课内容,后一个问题涉及到初中的代数知识。学生们答疑的水平较高。如第一问,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是像教材那样用举例子的方式来描述正、负数的意义,而是用抽象概括的语言总结其含义。“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多棒呀,看来学生的能力不可小瞧!第三个问题是由我解释,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其原因。最后一个问题为帮助学生更好实现中小衔接,我也进行了补充介绍,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的此次质疑还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对读法较忽视。为此,我补充提问了“+”号可以省略吗?省略后怎样读?它还是正数吗?“—”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怎样读?强调读法及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最后,根据本班学情,我补充了下列练习,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下面记录的是3位学生的期末数学考试成绩。以他们的平均成绩为标准,把平均分记为0分,超过平均分记为正、不足的分数为负,在表格中用正、负数表示他们的分数。
认识1到5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3、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属于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师还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动手操作的环节,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乘法的意义。
突破方法: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中领悟。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式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①(出示主题图1)
一天,白兔和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白兔是几只几只在一起的?鸡呢?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③谁能用算式表示白兔一共有几只?
2+2+2=6(只)
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④谁能用算式表示鸡一共有多少只?
3+3+3+3=12(只),
这里又有几个3相加,得多少?(板书:4个3相加得12)
⑤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同组小朋友先思考,再互相讨论)
加数都相同。
(2)?试一试
一次摆2根小棒,摆5次。
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得多少?(思考,学生回答)
2+2+2+2+2=10
5个2相加得10。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乘法
①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主题图2)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你是怎么知道的?
4个2相加。
2+2+2+2=8
②如果再加入有4张桌子呢?8张桌子呢?
请学生先思考,小组讨论,再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
③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很麻烦。
说明: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学吗?
(2)感知乘法。
①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
写作4×2=8或2×4=8
②介绍乘号、乘数、积的名称
(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③算式的读法
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
(3)反思乘法的意义
思考:
①4个2相加中“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表示相同的加数。
“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②4个2相加,是怎么样用乘法算的?
4×2和2×4
③在这里,4×2和2×4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4个2相加。
(4)试一试
出示小鸡图。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列式。
5个4相加。
加法算式:4+4+4+4+4=20(只)
乘法算式:4×5=20(只)??或5×4=20(只)
(5)回顾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知识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你能用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填写,再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按要下面求摆。
每堆摆3个,摆4堆。
学生摆完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每堆摆4个,摆3堆。
学生摆完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同桌互相读和说;每小组代表相互读和说。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收获?
认识1到5数学教案篇5
预设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2、能清楚地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难点:
对圆柱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的周长公式。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⑴半径是1 米 ⑵直径是3厘米
⑶半径是2分米 ⑷直径是5分米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征?
由此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教师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大家注意,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三、探究新知:
??认识圆柱的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的特征:
谈话: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摸一摸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板书: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初步感知: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
深化感知: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动手测量哪条边上圆柱体上的高,哪条最为简捷。
4、圆柱的侧面展开:
⑴动手操作: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板书:沿高剪(长方形、正方形)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⑵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小组合作,操作展开的长方形图并观察。
同学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⑶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讨论:平行四边形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引导小结:通过割补的方法,也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四、巩固深化:
1、投影出示: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哪些不是圆柱:为什么?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特殊来解释。
3、完成第75页,学生自己操作完成。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出几个?今天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来说一说吗?
创意作业:
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圆柱形的平台。
认识1到5数学教案篇6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活动一: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认识1到5数学教案篇7
认识球体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认识1到5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填符号、写算式。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号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接着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三、看图列式计算: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教材只呈现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学时,还应启发学生写出1-2/3=1/3。
四、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题,先鼓励每个学生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己想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五、: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认识床的教案8篇
★ 认识鸡的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