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写作材料 >工作计划

有趣的梦幼儿教案8篇

提前写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具,提高教学质量,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 ,下面是28写作材料小编为您分享的有趣的梦幼儿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趣的梦幼儿教案8篇

有趣的梦幼儿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讲讲自己发现的各种洞洞,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找洞洞的乐趣。

2.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能力。

3.幼儿初步尝试能够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纸,剪刀,小球,羊角球

活动过程:

一、找洞洞

老师拿出一张纸问:这是什么?纸上有东西嘛?如果我拿一把剪刀在纸上剪一下,会有什么出来?师:什么出来了?(原来是一个洞洞)2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洞洞嘛?你在哪里见到过洞洞的?

师引导幼儿从上到下在身上有顺序的找一找教师小结:刚才说到了马路上有洞洞,山上有洞洞,家里有洞洞,我们身上从头到脚也找了这么多的洞洞,这些洞洞有的大,有的小,他们都是有用处的

二、用手指变洞洞1师:小朋友我们伸出两只手,手指并手指变成一个洞手指张开来,洞洞能变大能不能再大一点,(师:手指碰手指,变成一个大大洞)

2.伸出两个手指变成小洞洞,再小一点,再小一点(师:手指弯弯紧洞洞会变小)

三、身体变洞洞玩球

1.出示球:这是什么,玩过吗?平时你们是怎样玩球的?

师:原来球有这么多玩法,今天老师要清这个球来钻洞洞,这个洞洞在哪里呢,就在我们小朋友的身上,请小朋友在身上变一个洞洞,让老师的球在洞洞里滚来滚去

(1)老师启发:小手围一围,围成一个洞,教师将球从小朋友的洞洞里穿过

(2)除了用手围起来,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围成一个洞?

启发:小脚分分开,站成一个洞,(小朋友练习,老师边说边滚球)还有谁有什么办法吗?

(3)小手在其他地方能变成洞吗?如果小手碰碰腰呢?如果小手碰碰头呢?如果小手碰碰脚呢?

数一数洞:看看某某小朋友变成了几个洞,数一数?老师滚球双手着地撑一撑,变成几个洞(数一数,滚一滚)

四、变大洞滚大球师:

刚才我们玩的是小球现在换一个大球,有没有办法让这么大的`球钻进洞洞幼儿用身体动作变洞洞,老师用大球去钻洞,让小朋友发现钻不进。启发:跟朋友手拉手,围成大洞洞

1.师:你们是几个人手拉手的?(3,4,5等)看看洞洞在哪里?大球能钻进去吗?快速拍照

2.看展示台:照片中哪几个人拉手的?(3个)大家一起来找一找他们围成的洞洞在哪里?(老师便滚边说:大圆中间有个洞)哪里还有可以让大球滚进去的洞洞?

数一数有几个洞?

师:三个朋友围一围,围成四个洞。

3.这张照片中有几个朋友围成的?(4个)上来围一围4个朋友可以围成几个洞?找一找?(5个)

师:3个朋友可以有4个洞,4个朋友有5个洞。朋友越多洞洞越多。

4.出示5个人围成的洞洞照片:

问:猜猜5个人围成的洞洞比刚才3个人,4个人的多还是少?下次我们来数。

五:延伸活动:

现在我们来请所有的朋友到外面手拉手变成一个更大的洞洞去玩滚球的游戏好吗?

有趣的梦幼儿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影子是人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的变化易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对影子的形成及其位置、成像大小和与光之间的关系,需要多途径引导幼儿进行探究。为此在活动中借助图片,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幼儿讨论:为什么白天小姑娘躲在妈妈的身后,影子就不见了?为什么小猫的影子比小姑娘的影子大?不断出现的疑问与实验相结合,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参与性,使幼儿产生继续探究、操作的愿望。

【活动目标】

1、感知影子现象,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

2、大胆探索、发现影子的变化及其与光的关系,能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并交流实验结果。

3、感受活动的乐趣,产生继续探究影子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观察影子,玩“踩影子”等游戏。

2、可参考《身边的科学》自备4幅图片,“幼儿学习材料”——操作材料⑤,记录表。

【活动建议】

1、猜谜、谈话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1)迷语: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它说话,就是不开口。

(2)提问:影子是什么样的?你还见过谁的影子?

2、结合图片,设置问题情境,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

(1)出示图片1,引出情境主题。

教师讲述图片内容:小姑娘有一个影子朋友,她的影子朋友总是和她形影不离。可是,最近她遇到了一件烦心的事。

(2)出示图片2,引发幼儿讨论。

教师结合图片提问:为什么晚上关了灯以后,白天小姑娘躲在妈妈的身后时,影子就不见了?

小结:有光的地方物体才有影子;没有光的地方物体就没有影子。

3、通过讨论和操作,探究影子的位置和光的方向有何关系。

(1)结合图片3,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提问:为什么小姑娘的影子有时跑到这儿,有时跑到那儿?

(2)教师出示操作材料⑤,讲解操作要求及记录方法。

(3)请幼儿合作进行自主探索,从不同方向照物体,记录影子出现的位置。请幼儿展示记录表,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影子总是出现在光的反方向。

4、继续合作探究,感知影子成像大小的原因。

(1)观察图片4,引发幼儿讨论。

提问:为什么小猫的影子比小姑娘的影子大?

(2)介绍操作材料,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实验后进行交流。

小结:当物体距离光近的时候,影子就变大;当物体距离光远的时候,影子就变小。

小班绘本公开课《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视频+课件ppt+说课+教案反思音乐动画小班语言幼儿园班本课程《全国爱眼日》课件ppt主题故事教学活动

有趣的梦幼儿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理解画面内容,尝试用简单完整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2、初步懂得尊敬长辈,礼貌待人。

活动准备:

?分果果》ppt课件

角色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红头饰,大、苹果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屏幕图片后提问:

1、这幅图中有些谁?

2、他们在干什么?

3、小红给奶奶吃苹果时会对奶奶说什么?(这个苹果给您吃)

4、奶奶会对小红说什么?小红会说什么?

小结:小红从盘子里拿来一个苹果走到奶奶面前说:奶奶,这个苹果给您好吃,奶奶高兴地说:谢谢你,好孩子,小红说:不客气。

5、看看还发现了什么?(星星、月亮)

6、有星星、月亮的时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小结:老师完整讲述故事:一天晚上,小红的爸爸在看报纸,奶奶在休息,小红从盘子里拿来一个苹果走到奶奶面前对奶奶说:奶奶,这个苹果给您吃,奶奶高兴地说:谢谢你,好孩子,小红说:不客气。

二、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提问:

1、小红把第一个苹果人了奶奶,然后她还会送给谁?(爸爸、妈妈)

2、给爸爸、妈妈吃苹果时,她会说什么呢?爸爸、妈妈会说什么呢?小红又会说什么?

小结:我们平时在家里有好吃的时,一定要和家人分享,先送给老人、父母,就是先给长辈吃,先别人,后自己。要关心和尊重长辈。

三、教师领着幼儿较完整地讲述故事一遍,感受关心长辈的快乐。幼儿能完整地说出:这个苹果给您吃,不客气等短句。

四、情境表演故事情节。进一步体验关心他人的快乐。

有趣的梦幼儿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一)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指纹的特性及作用。

(二)积极思考,能够根据日常经验,在活动中探索拓印指纹的方法。

(三)能利用指纹塑造不同的形象,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一)课件《有趣的指纹》、视频《指纹的作用》

(二)放大镜、印泥、透明胶带、水彩笔、橡皮泥、抹布、幼儿绘画用纸。

三、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课件,引出指纹话题。

1.教师提问: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指纹?我们的手上有指纹吗?它在哪里?

2.幼儿观察指纹,初步了解每个人手上都有指纹。

教师小结:每个人手上都有指纹,有的指纹像漩涡,有的指纹像花纹。

(二)观看动画片《巧虎侦探社——指纹的作用》片段,初步了解指纹的特点及作用

(三)进一步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类型,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1.启发提问:用什么工具能更清晰观察自己的指纹?(放大镜)

2.幼儿利用放大镜自主观察自己以及同伴的指纹。

3.引导幼儿观看ppt指纹图片,教师小结

我们的指纹一般有两大类,涡型纹和箕型纹。涡型纹的中心是一个封闭的圆,一圈一圈像小蜗牛的壳;箕型纹的中心纹理向一边开口像个簸箕或木头上的花纹、有的像弯弯的弓。

指纹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当我们还是个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不同的人有相同的指纹,所以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指纹的纹样一辈子都不会发生改变。

(四)观看ppt课件图片介绍指纹的应用,初步了解指纹的独一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1.讨论:生活中指纹对我们有什么帮助?你在哪里见过使用指纹?

2.教师结合ppt课件小结:因为指纹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性,所以人们借助于指纹技术设计出了许多的高科技产品(指纹签到机、指纹破案、电脑上的指纹开关、指纹锁、指纹保险柜、指纹门禁、银行卡指纹付款、汽车指纹识别、指纹鼠标等指纹技术产品。)指纹技术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安全。

(五)通过讨论、实践,学会拓印指纹的方法,尝试拓印指纹

1.引导幼儿说说印指纹的方法

启发提问:有什么方法能把指纹印下来呢?

2.通过各种操作材料尝试拓印指纹

(1)介绍材料及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

(3)集中讨论: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最清晰的印下自己的指纹?

(4)教师小结:我们在用印泥拓印指纹时,用手指肚蘸少许印泥,把手指肚用力地按在纸上,手指肚不能移动位置,迅速的拿开,这样能清晰地记录下我们的指纹。

(六)延伸活动:指纹添画,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1.观看视频《指纹印画》

师:指纹不光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安全,还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2.幼儿以小组形式,运用已学会的方法拓印指纹,进行指纹添画。

活动反思

指纹是手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有趣的指纹》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孩子简单了解什么是指纹,掌握指纹的基本形状及特征,初步了解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应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索精神。

本次活动的设计及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用心的,在活动中孩子们对指纹的话题也挺感兴趣,但是经过活动之后,让我觉得有几点想法可能会使活动取得更好效果。

1.活动的导入

导入部分我设计为:(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师出示指纹图片)让孩子们直接就接触到指纹话题,阻碍了幼儿的想象空间。如果我设计为:伸出手指问幼儿,幼儿即兴回答。这样的提问设疑,可以使幼儿发散思维的大胆去想、去说,因为谁也不知道老师到底想说“手指”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还能够与“巧虎侦探社视频”中的环节吻合,既能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能够与视频巧妙的结合!

2.观察指纹环节,没有充分引导幼儿观察每个手指上的指纹有何特点,好多幼儿只是发现指纹的纹路,没有真正了解指纹的独特性。

3.幼儿操作“印指纹”部分

因这是科学活动,幼儿的操作和探索是不可缺少的;我考虑到可以在探索印指纹的材料方法上面进行探索,所以提供了印泥、橡皮泥、水彩笔让孩子们尝试,却忽略考虑到幼儿年龄的特点,所以使得印“指纹印”的环节显得很拖拉,而且不仅时间很长、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幼儿注重关注印指纹,而忽略观察指纹的特点。可见,选用太多材料让幼儿自己印指纹印是不太合适的。不如直接提供印泥让幼儿印出指纹来观察比较,这样或许在节约时间,关注目标方面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本次活动经过了反思后,觉得有很多不足和能够改进的地方,我将会在今后继续将本次活动完善,并尝试试教!

有趣的梦幼儿教案篇5

有趣的复制

活动名称:有趣的复制

活动对象:5-6岁幼儿(大班)

活动形式:讨论,观察,感受,动手操作

活动时间:20xx年3月

一,设计思路:

5-6岁的幼儿已经有一定知识经验,对于自身不理解的事情,往往会产生很强烈的好奇感。在一次活动中,我们的一名小朋友突然对我的小红花产生了兴趣,她就利用彩泥自己做了一个不太规范的小红花,然后高兴的对我说:“老师,我有自己的小红花了。”她高兴的沾着印泥,在自己已经准备好的纸上印来印去,不一会就完成了一幅画,并送给了我。孩子给我极大的提示,我想为什么不让孩子的兴趣得到更大的满足哪?我首先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大班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强,尤其是在捏,撮,团手工方面。幼儿接触到的彩泥比较柔软,能够随意更换横端面,然后进行有趣的复制活动,使用起来都比较方便,于是我开展了以下活动:

二,有益的学习经验:

1.引导幼儿了解复制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幼儿对复制现象的兴趣。

2.鼓励幼儿参加复制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复制的过程,互相欣赏,共同感受复制带来的方便性。

三,难点分析:

初次接触复制的游戏活动,幼儿很可能会盲目的模仿,但希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大胆的开始创造自己的复制工具。

四,资源准备:

1,饼干,笔,书,玩具(相同的若干个)。

2,电脑,课件(表示“生物克隆技术——动物的复制”的课件),印糕模型。

3,卡通图案,复写纸,图画纸。

4,彩泥每人一份,印泥。

5,大沙盘,小果冻盒若干,小围裙15个。

6,轻音乐磁带。

四,活动流程:

认识复制的现象—→了解生活中的生物克隆技术—→尝试复制平面物体—→使用物品进行立体复制—→互相欣赏复制的作品,并鼓励利用自己的方式复制。

五,活动环节:

第一个环节:认识复制的现象

目标:请幼儿初步认识复制的现象。

准备:饼干,笔,书,本子,玩具(相同的若干个)。

过程:教师将相同的物品分散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将幼儿引导摆好的桌子前,请幼儿记住要找的东西,帮助老师收拾物品。教师请幼儿品尝相同花纹的饼干,并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们,你看看一片片相同的饼干,一支支相同的笔,一本本相同的书,一件件相同的本子等等,这样相同的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你还知道有哪些复制的办法?”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

[page_break]

第二个环节:生活中的生物克隆技术——动物复制

目标:通过观看幻灯片,了解更多的复制工具,扩大幼儿的视野。

准备:电脑,课件,印糕模型。

过程:观看电脑幻灯片:介绍克隆羊,了解克隆科技。并鼓励幼儿尝试说说生活中有那些复制方法,他们是如何的复制?鼓励幼儿大胆讨论。

第三个环节:尝试复制平面物体

目标:尝试自己动手操作。

准备:卡通图案,复写纸。

过程:(1)出示平面模型,引导幼儿思考有什么办法来复制出一模一样的图样,请幼儿讨论。都有那些方法???

(2)请幼儿帮助自己复制可爱卡通图案,引导幼儿考虑怎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复制最多张,分成小组,鼓励合作。

第四个环节:使用物品进行立体复制。

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喜欢使用复制工具,以节省时间。

准备:彩泥,绘画纸,印泥。

过程:

(1)提供三个区域:让幼儿感受复制的方便性。

玩沙子,利用小果冻盒复制相同的小沙包。

用手的不同部位变换,印出不同花纹做画。

用彩泥,规则模型复制小用具。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尽量每个组都去活动,并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复制方式,体验复制活动带来的乐趣。

第五个环节:互相欣赏复制的作品,并鼓励创造用自己的复制方法。

目的:鼓励幼儿大胆表诉自己是怎样复制作品的,增强自信心。

准备:印泥,口红等。

过程: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复制游戏.

有趣的梦幼儿教案篇6

生成的背景:

在生活中,孩子们经常会发现许多的洞洞,如:滑梯上的洞洞、土地上的洞洞、积木上的洞洞,他们对这些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也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兴趣,我想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初步明白“围集”这样的概念,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体验在变洞洞游戏中的乐趣,愿意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初步了解“围集”的概念,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

3、能主动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玩洞洞的游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已经有一定了解。

2、材料准备:报纸球10个左右、音乐碟片。

活动过程:

一、随着音乐带领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

1、“小朋友,今天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变一些小动物吧!”音乐起,学生与老师共舞。请幼儿说出刚才都变了哪些小动物。(小兔、小鱼、孔雀等)

2、教师用手掌变出一个洞洞。

“这像什么?”(水杯、望远镜等)

3、身上找洞洞

“那林老师要请小朋友在自己身体上找找还有哪些洞洞?”

(鼻孔、肚脐、耳孔等)

二、变洞洞

1、“下面,林老师要考考你们,谁能够用身体其他部位变出洞洞吗?(幼儿自由发挥,教师指导进行鼓励)

2、教师与幼儿交换角色。幼儿发令,教师变出没有封闭的洞洞。引导幼儿理解“围集”的概念,教师提问:为什么老师变出来的不是洞洞?

三、变洞洞游戏

1、报纸球游戏(要求幼儿变出不同洞洞)

规则:两人一组,一位小朋友摆出姿势变洞洞,另一位小朋友将报纸球扔进好朋友所变出来的洞洞里,两人轮流进行。

2、将洞洞变得大一些,让自己的好朋友也能钻过去

(音乐起,幼儿自由玩,各自变出不同姿势的洞洞)

3、将洞洞变得更大,让老师也能轻松的钻过去。

师:“看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吴老师也可想玩了!”

请幼儿说说能有什么办法将洞洞变得更大,提示幼儿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来配合。

(音乐起,师生共同玩钻洞洞游戏。)

三、结束

“今天,我们变了这么多洞洞你们觉得好玩吗,外面肯定有更多的洞洞更好玩,我们去找一下。”教师与一位幼儿搭成一个山洞,让其他幼儿钻过山洞走出动室。

有趣的梦幼儿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1、学习用计量的方法进行实验纪录.

2、感知(大小不同的)蛋在水中能否浮起来与水中盐的多少有关。

方法:学习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实验纪录。

能力:观察、比较

教学准备:

a)教学实验材料:以组为单位,每组实验材料有:鹌鹑蛋、鸡蛋、鸭蛋各两个,装有水的水槽三个,盐若干,勺子一个,漏勺一个,搅棒一根,擦手布一块,纪录笔每人一支。

b)科学术语及词汇:计量。

c)可能的难点:为什么有的蛋是躺着的,有的蛋是立着的。

d)学生的课前准备:知道在水中放盐能让蛋浮起来。

e)实验纪录:每人一张猜想的表格,每组一份实验纪录的表格,全班一份实验结果总表。

有趣的蛋(1)猜想表蛋的名称放几勺盐鹌鹑蛋鸡蛋鸭蛋

有趣的蛋(2)实验结果表蛋的名称放几勺盐(1)放几勺盐(2)鹌鹑蛋 鸡蛋鸭蛋

有趣的蛋(3)全班实验结果表第几组蛋的名称放几勺盐(第一次实验)放几勺盐(第二次实验)

1鸡蛋 鸭蛋 鹌鹑蛋

2鸡蛋 鸭蛋 鹌鹑蛋

3鸡蛋 鸭蛋 鹌鹑蛋

4鸡蛋 鸭蛋 鹌鹑蛋

f)时间安排:40分钟左右。

教学过程:

a)情景引入:“把鹌鹑蛋、鸡蛋、鸭蛋放在水中,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

b)预测猜想:小朋友猜一猜,把这些蛋(鹌鹑蛋、鸡蛋、鸭蛋)放入水中要用几勺盐才能浮起来呢?并把猜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学习用计量的方法进行实验纪录.

c)问题探讨:探讨在水中放几勺盐这些蛋才能浮起来。(有的孩子说:“我觉得鸡蛋放8勺盐可以浮起来,我觉得鸭蛋放3勺盐可以浮起来。”还有的.孩子说:“咱俩猜的有点一样,鸡蛋和鸭蛋猜的一样,鸡蛋放8勺盐可以浮上来,鸭蛋放9勺盐可以浮上来。”)

d)分组实验:1、分组实验与猜想比较

(1)出示实验结果表,幼儿观察。

(2)幼儿分工合作,逐次进行实验并纪录结果。(一名幼儿观察纪录,一名幼儿放盐,一名幼儿搅拌并取放蛋,其中一组幼儿讨论结果。实验表现:有的放盐时放了一大满勺盐,有的放了大半勺盐;有的组是纪录总数,有的组是放一勺盐就画一个勺子。)

(3)小组内部个人将猜想纪录与小组实验纪录进行比较。

2、小组内将三中蛋的结果进行比较。(教师:“你们看一下纪录表,你发现什么了?”幼儿:“鹌鹑蛋有的盐最少,鸡蛋比鹌鹑蛋用的盐多一勺,鸭蛋比鹌鹑蛋多3勺,鸭蛋比鸡蛋多2勺。”教师:“为什么?”幼儿:“鹌鹑蛋最小,鸡蛋有点大,鸭蛋最大”)

3、小组之间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1)小组推选一人讲述自己组的实验结果,教师在总表中进行纪录。

(2)幼儿观察总表,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并讲述自己组的实验方法,证明自己的实验结果最准确。比较各组实验总表。(教师:“为什么你们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呢?”第一组的孩子说:“我们组的筷子搅的时间长。”请负责放盐的孩子示范乘盐的多少不一样:有的一满勺,有的大半勺。)比较各族实验材料,发现问题。(通过比较,幼儿发现有的蛋是站着的,有的是躺着的。)(有的孩子说:“我们组的鸡蛋是躺着的,你们组的蛋是站着的。”另一个小朋友指着躺在水里的蛋说:“躺着的水婚,里面还有盐,站着的水很清。”还有的小朋友说:“有的蛋露出来的多,有的露出来的少。”)

e)实验纪录:幼儿在表格中进行实验纪录学习用计量的方法进行实验纪录.

f)集体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发现小的蛋放的盐少,就会浮起来,大典的蛋放的盐多才可以浮起来。发现有的蛋是躺着的,有的蛋是立着的,有的里面还有盐。

活动评析:

1、教师有的导语指示不太明确。如:小朋友先商量,然后来分工。

2、表格设计不太规范,不利于幼儿横向比较,表格如下:

3、小组实验表:孩子还感兴趣,再次进行探索,所以预留第二次实验纪录空格。

有趣的梦幼儿教案篇8

【教材分析】

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还可以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兴趣且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每个测量对象适合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自己探究测量工具的选择与测量对象的关系活动中应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

1.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工具进行测量。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乐于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积木木棒、铅笔、大熊图片

?活动建议】

1.出示大熊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大熊制作一个和桌子差不多长的玩具橱,可他不会,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工具和测量长度。

(1)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橱的长度方法,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方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提醒其他幼儿进行观察。

(3)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4)请幼儿运用心经验擦亮并记录。

3.鼓励幼儿运用不同工具测量。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p28,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测量的次数。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量次数和结果不一样?

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4)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感兴趣的物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有趣的树教案反思6篇

有趣的圆活动教案最新7篇

中班有趣的圆教案最新6篇

有趣的叶子中班教案7篇

中班有趣的门教案反思7篇

有趣的科学活动中班教案5篇

有趣的水小班教案5篇

中班有趣的圆教案优质7篇

大班有趣的图形教案7篇

有趣的树教案及反思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681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