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写作材料 >心得体会

神奇的工具教学反思5篇

Brave 分享

我们写好教学反思之后,也要认真检查一下,学会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是28写作材料小编为您分享的神奇的工具教学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神奇的工具教学反思5篇

神奇的工具教学反思篇1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在教材上所占的内容并不多。初看教材时,觉得很简单,而且现在的学生对这样的计算工具应该都不陌生。但是在进一步钻研教材、查阅资料以后,才发现这节课其实是很有讲头的。

首先,计算器我们每个人都用过,但是一般用到的都是最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说实话,对计算器上的一些按键,自己也并不是完全的熟悉和了解。所以在上课前,我首先在网上进行了查阅。我们平时所使用的大都是普通型计算器,虽然说是大同小异,但是外型和功能并不完全相同,所以要全部研究清楚,也下了一番工夫。比如有的计算器上,开机键是on,有的则是ac,或者是on/c、ac/c在同一个键上,兼顾了开机和清除的功能;再比如c和ce都有清除的功能,但是它们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清除全部数据,一个只清除上一步的输入。此外,还有的同学拿的计算器是功能较多的,上面还有汇率的计算等等。这些按键的使用,我都一一记录并记在脑子里,其中有一部分是不需要向学生介绍的`,但是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

1.创新。

(1)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在课的开始,我利用解释式讲解,我结合多媒体图片、实物,使学生识记了计算器的结构、按健分类和功能、计算器的简单分类、带m键的功能简介,初步形成了系统的知识结构。

(2)通过计算器操作,学生体验到了计算器的三个作用:a.能算得又快又对。b.能帮我们验算。c.能帮我们很快地发现一些数学计算中的规律。

(3)通过“男生女生计算大比拼”的游戏,学生体验到了计算器并不适合所有的题目。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计算器。另外,我们现在正值培养、锻炼计算能力的时候,如过于依赖计算器会弱化我们的计算能力。所以还要慎用计算器。

2.疑惑:课本上专门以图片的形式提出了“计算器上的键有许多功能,比如m+可以表示……”,我个人认为对初步接触者来说,带m键的功能比较复杂,且用处不大,就利用图片给学生作了简单的解释,学生估计也没留下印象。在此处我这样的处理不知是否恰当。

3.存在问题

(1)仍有部分同学启动慢,动手慢,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交流中来,成了明显的配角。还需通过适当方式纠正这些同学的不良学习习惯。

(2)在达标检测第四个环节“男生女生大比拼”中,显而易见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女生一定会输。当时我忽略了女生的感受。应该解释一下:由于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这场比赛对女生不公平,所以不能算女生输。老师只是想通过这场比赛告诉大家——计算器不是万能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3)本节课时间控制上不够好,最后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未完成。

神奇的工具教学反思篇2

?神奇的计算工具》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这一课在教材上的内容很少,所以在备这节课之前,我心里的想法是“可讲可不讲”,或者“以学生自学为主”,但是在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再去备课时,却发现本节课却是不可不讲、而且大有讲头。那么,我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呢?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是从如下四个环节来完成的。

1、立足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在课的开始,我仍然还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介绍计算器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老师只做适当的补充。

2、体验计算器的优势

介绍完了它的基本使用方法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要一显身手了,因为他们那种满不在乎的表情已经是溢于言表。我打算先让他们尝点儿甜头,当然,也是体会一下计算器的优势。于是,我出示了如下三道题:17689+5874、429×203、2940÷28×84。三道题做下来,大部分学生是旗开得胜,当然也有个别同学由于动作慢或按错键等原因而掉了队。于是,我适时地教育学生“即使是用计算器,也需要我们认真、仔细”。

3、恰当、合理地使用计算器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与计算器比赛”的游戏,学生开始不敢比,在我的鼓励下,有几个学生勇敢地站了起来。于是班里的同学分成了“计算器组”和“口算组”两个小组。其实,这次我是有意想让“口算组”赢。于是,我出示了如下四道题:72÷9、125×8×7、9870÷21、(8913+5468)×0÷458。果然,“口算组”以三比一赢了“计算器组”,输的同学都大喊“不公平”。我安定了一下学生们的情绪后,请他们思考:比赛的输赢是将要的,关键是在今后的计算中,要注意什么。于是,得出了如下一系列的结论:“人不能被机器所限制”、“计算也要因题而异”、“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口算、简算和计算器算相结合”等等。

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出示了一道9999999×9999998让学生用计算器来算,可计算器却显示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有的同学的计算器显示“溢出与错误”标志,事实上这道题用计算器是无法求出答案的。怎么办呢?有的同学想到了列竖式,但很显然这种方法太麻烦。于是,我在黑板上板书出三个算式:99×98、99×998、999×98,请学生找出和刚才那道题比较“像”的一道,学生很快找出99×98,接着我又请学生按照规律再写出两个这样的算式,学生也马上就写出了999×998、9999×9998,我请学生用计算器算出这三道题的得数,并观察其规律,经过大家的共同研究,我们终于得出了9999999×9999998的得数,学生们真得好兴奋!

当然,计算器的功能是宽泛的,计算器的使用是充满技巧的,计算器的型号更是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始终本着“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巧妙预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神奇的工具教学反思篇3

对于计算器这个现代化的计算工具来说,学生并不陌生,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他们对计算器有着程度不同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已经能熟练操作了,所以以往我们会教给学生怎样开机、关机,认识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显示屏,会板书按键的程序框图等这些内容我认为都不需要教。这样教,并没有起到教学的促进作用。我以为,需要教的,是储存数据和提取数据的方法,以及在使用计算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指导上。在这节课上,我不是问“你会用计算器吗?”而是以不断地追问“我会用计算器吗?”来贯穿全课,体现了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建构的理性认识和培养学生反思智慧的高度自觉,应然的课堂和实然的课堂达到了很好地一致,我非常满意。

人们在生活中是十分相信计算器的,甚至是“迷信”。但计算器算出来的结果一定又对又快对吗?

通过课始三道题和男女大比拼。在组织学生交流完感受后,老师的概括是----

第一,为什么要用计算器?或者说什么时候才用计算器?遇到大数目的计算才用计算器来帮助,并不是所有计算都需要用计算器。计算器不是神,人的智慧才是天下最伟大的力量。

第二,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真正用好计算器,首先要熟悉你的计算器,它是聪明型的还是傻瓜型的。像第三题,聪明型的计算器,当然可以直接输入了;傻瓜型的计算器,最好要学会用“m+”和“mrc”这两个键。

考虑到可能有学生用“倒减”的方法来解决记忆中间数的问题,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20655÷ (27×45) =”,对全班同学是巩固,对提出“倒减”的`同学还是醒悟:“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

第三,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并可以用估算来帮助验算。

新课标指出“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资源”的生活情境,借助计算器的计算,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同时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计算器的优越性。

关于“猜数字”游戏

借助计算器可以让我们发现一些数和运算的美妙。我把一些传统的题材在这节课中做了教学加工。不只是一种展示和欣赏,而更多的是一种激发和挑战。

在这节课上,我正视并接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课中创设的“猜数字游戏”,由于数位多确实需要用计算器,但正由于数位多,学生可能会把9个“5”输成8个或10个“5”,“12345679”也可能输成“123456789”。“计算器算的也会错?”分析错因的过程就是学习使用计算器的过程。

神奇的工具教学反思篇4

当我教完计算器这一内容后,学生就很依赖计算器,什么都用计算器来算,我很矛盾,我们是不是杜绝学生把计算器带入学校呢?把这一知识点放在第一单元传授合适吗?

于是,我晚上躺在床上又重新打开教参与大本教案,寻找专家把有关计算器教学放在这一册的真正用意,因为我想专家把计算器放在这一单元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了,也肯定会考虑到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会使用计算器的情况。

教师用书上说,这册是整数四则运算的终结,学生面对多位数的乘除法时,计算就非常苦恼,学生把计算器当救星,我们应该理解,但我们不能放任,用计算器来代替口算估算笔算,那是行不通的。

一味的杜绝只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敌对意识。我们应该对计算器计算这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它的好处,也要正确看待它的坏处,将高年级学生的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判断如何合理使用计算器。

那老师该怎么办呢?

各有各的方法,但我认为老师不能杜绝,要正确的引导和疏导,晓以利害。平时加强管理,特别是课堂和作业中计算器使用的管理,明确计算器的用途,将口算,估算,笔算和计算器计算做比较,让学生切实利用计算器,起到更好,更大的作用。

教材中也考虑到这一点,学生的依赖性,所以也有相应的内容安排进去,就需要老师们深入的研究如何管理。教材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第一、利用计算器对大数计算方面的找规律,激发学生巧算心算的能力,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通过学习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作用。

第二、利用计算器进行检查口算估算笔算,明确利用计算器计算的步骤,先口算,然后估算,然后笔算,最后才是计算器计算来检查。如果不利用计算器就可以计算,检查,我们就不能用计算器来算。

第三,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使他们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次计算都可以使用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会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口算,估算,笔算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所以,老师们要让学生有利用计算器计算的机会,也要让学生知道,该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简单的计算,我们不能使用计算器,计算器是要在非常复杂的计算时,才使用,另外使用计算器是为了准确的检查错误,发现错误要仔细检查自己在计算时的问题所在,千万要强调学生不能在用计算器计算出来后马上就把正确答案抄到题目里面,对自己的错误要仔细研究。

所以我个人认为,不能埋怨计算器,也不要埋怨教材编写的问题了,计算器的使用的确是必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去操作,如何去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作用,也认识到计算器生活中的局限性,让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得到提高,熟练掌握多位数的计算方法。

神奇的工具教学反思篇5

?神奇的计算工具》是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引导的一节课,这节课看似简单,在上课之前到网上观看了其他教师的现场观摩视频,发现自己对教材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仍有许多可挖素材,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器的使用。

我根据“以学论教”的观点,不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教在学生需要教的地方,上出了一节有意义、有效率的课,学生出教室的时候是和进教室的时候不一样的。

以往我们会教给学生怎样开机、关机,认识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显示屏,会板书按键的程序框图。其实,这些都不需要教。这样教,并没有起到教学的促进作用。笔者以为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需要教的,是储存数据和提取数据的方法,以及在使用计算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指导上。

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十分鲜明的感受,那就是“教是因为需要教”。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我觉得叶老的.这句话可以从教学的过程和终点两个层面上来理解。我认为的“教是因为需要教”是从教学的起点和过程两个层面上说的,对当下的课堂教学是有针对性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班《交通工具》教案5篇

变5个反思教学反思6篇

小学语文反思教学反思优质5篇

容积的教学反思6篇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8篇

课文的教学反思模板7篇

课文的教学反思7篇

塔的教学反思8篇

彩色的世界教学反思7篇

3的减法教学反思参考7篇

    付费复制方法
    7天内可复制本站所有文章

    限时特价:5元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常见问题
    提示:如不想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常见问题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复制内容?

    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问题或者网络繁忙,请刷新页面试下

    2、如何联系客服?

    如需联系客服,请添加客服微信fanwen9944

    (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刷新重试
    正在开启复制权限中,请勿关闭页面!
    一键下载全文一键复制全文选定内容复制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473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