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的思想层面和写作水平都会得到极大的进步,经常写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更新迭代内心的感受和感想,以下是28写作材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毕设小组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毕设小组心得体会篇1
带着一份希翼和一份茫然来到了xx人民医院,开始了我为时8个月的实习生涯。从此,我的身份将从一个学生变为了一个实习护士,生活环境将从学校转为医院,接触的对象将从老师、同学转变为医生、护士、病人。对于这三大转变,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实习护士,虽说老师对我们已是千叮咛万嘱咐,可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很不适应,怕被带教老师骂,害怕自己做得比别人差怕,自己不知从何入手……
在医院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根据护理部的精心安排,我分别实习了儿科、急诊科、心内科、神内科、脑外科、普外科、妇科、产科、供应室等科室进行轮转实习。
来到医院的第一天,我暗自给自己鼓气:杨雅淇,你行的!你可以适应实习生活,你可以做到很好!
这样我进入了第一个轮转科室儿科。本以为可以会想在先前打气那样可以很快适应,但现实确泼了我一头冷水,感觉自己不知为什么会发呆、不知该干什么,而老师因为不知道我是刚来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将一些简单的操作交给我做时,我却不知从何下手,由此我深深地自责,怪自己为什么在学校是不好好学习。
当带我的带教老师张正兰知道了之后不仅没有就此对我撒手不管反而给我讲操作技术的重要性,并帮我寻找锻炼机会。是老师又一次激发我对实习的热情和拾回了对自己的信心,真的很感谢老师对我的关怀,我也会加倍努力,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就这样,我带着对实习的热情和对自己的信心一帆风顺来到了神内科,神内这个科室接受的病人大多以中老年人为主,相对于前面实习的几个科室而言,神内很繁忙。由于临床操作较多,无菌观念很是严格,这让原本就对自己自信心欠缺的我感到有很大的压力,总是害怕在为长期卧床的病人做防褥护理时会由于自己用力过度将皮肤弄破;为年龄较大的病人打输液时会不小心将病人的血管弄破,病人家属会责怪等等。
很幸运,我的带教老师高叶琴很快地发现了我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以身试教、放手不放眼的教学方式,让我对科室了的各个环节都很熟悉,学到了在书本上不可学到,在临床上若没有实际操作就不懂得知识。
在内科待完之后我来到了脑外科,内科的病人以老毛病为主,大多用肉眼看不出,只当是小毛病,待发现严重时就的慢慢的治了。而外科是以骨折、刀伤这些以肉眼就可看见的对人机体的实质性伤害。
第一次看到一个病人来缝针,听外科医生陈贵向我解释:从肩胛骨捅进身体,差一点就伤及肺部,还好没把肋骨弄断,不然就有肺出血的危险。听着医生解释的同时,我看着伤者背部不停地渗,手早就不由自主的颤抖。在医生的口头传授下,我帮助伤者将渗出的鲜血沾干,医生缝针,在缝针的同时,医生告诉我:对于外科见得最多的就是血和伤口,见到这样的情况,你不要怕,要胆大心细,速度快而不出错,你越快你就可以为你的病人多夺得一份生的希望。
现在对于实习,我还是又憧憬又惶恐的。憧憬是因为实习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将学了两年的理论去应用于临床,实在是非常新鲜而有意思。然后,要在病人身上操作,要想真正地透过症状看到疾病本质,心中却没底,便难免惶恐了起来。也曾问过不少实习同学,各说纷纭。总之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使用懂得知识的真正掌握是把它用于实践,用实践来验证及巩固所学。学会如何与病人、老师交流。不善于与人接触和交流是我的一大弱点,那种胆怯与不自然会使我失去很多的学习机会,所以我觉得沟通也是一门艺术,学好了将使你受益匪浅。经过这近五个月的实习,我也有了这层体会。在此,我总结了。
毕设小组心得体会篇2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习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对合作需求的比重越来越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2、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展合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可能不强,这时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实施新课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讨论题,作为合作练习的素材,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3、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在合作评价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操作
1、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事件之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三、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的疑点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4、合作时机应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5、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要达到上述目标,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数学课堂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
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
(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
合作交流小组的成员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进行。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即遵循“组内异质”原则,形成互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组建好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体现“组间同质”的原则。
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
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这“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3、培养学生掌握社交技能
导致合作交流学习小组解体或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交流,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也不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方法——社交技能。所以教师最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例如:将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运用“手势”发挥管理作用,同时使学生参与管理过程,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养成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自己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敢于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何“提建议”;如何说服别人。评价他人等等。好的社交技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们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小组里学到更多东西,同时对同学与家人和朋友和睦相处以及未来事业上取得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议。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小组合作推导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合作建议:
(1)想与三角形有关的那些图形。
(2)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3)思考公式推导过程对我们的启发。
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指导思路和方法,如教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抓花生米”这一环节时,教师应讲清合作交流要求:
1、每组先派一名学生抓花生米;
2、抓花生米时要求只能抓一把,但要尽可能多抓;
3、再小组内猜一猜,这一把花生米有多少粒;
4、再由一人数一数有多少粒;
5、讨论:抓一把花生米与抓一把糖果的粒数哪个多?为什么?这样把合作交流的步骤交代清楚,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提出合作交流建设或指导的目的是引导启发,提示合作的流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四)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地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要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要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让学生树立“我与大家”,“我与集体”的观念。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增强了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乐趣,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五)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
“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是开展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合作交流学习,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交往能力。在数学合作交流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六)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
教师要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变换角色,这是新课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在指导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与应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是最能让自己感觉到已经尽了责任的办法,但是显然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的效果。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就是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在群体中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的预测。信任,体会,摸索,尊重。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教师还应该给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做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
(七)以学生为本,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学习的结果必然会五彩缤纷。因此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将他们的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更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设,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如:五年级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新课开始,让学生猜一猜怎样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有的说:“转化成三角形。”有的说:“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各有见解,这时,老师又追问:“你们是怎样想到的?”学生回答:“我们想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推导的过程中,就是先把他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所以我们想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也许也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当即给予肯定:“真棒,你们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假设,这是学会数学不可缺少的方法!”为使评价落到实处,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原则正面化,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2、评价内容重点化,使学生反思学习的得失
3、评价方法多样化,使学生全方面了解自己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共性、轻个性。这种传统的机械划一的评价方法,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不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要改变这样的评价方法,就要实现评价方法多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关注结果 更关注过程
(2)关注共性 更关注个性
五、数学课堂“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探索后的思考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的关系
在合作交流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合作交流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总之,“小组合作与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毕设小组心得体会篇3
通过这次学习,受益匪浅,从中看出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一最终目标。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这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吃透”教材,还充分地了解学生。她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发展观。
2.教学过程精彩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知识均分”、“而中间的字随着课堂的进行逐渐变换,层层深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分数的概念。
3.学生自主学习
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体验成功。
整堂课轻松、自然。教师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就连每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心情。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点是让课堂成为平等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放权给孩子,同时给孩子热情的鼓励。田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偶尔回答错时的安慰和鼓励,孩子答对时的慷慨奖励,整个课堂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让我觉得孩子们能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应该是种享受,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制作精美的课件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得到广泛的使用,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使教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次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用到了多媒体课件。无论是导入新课,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巩固练习等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环环相扣,真真实实地辅助了整节课的教学。
经过学习,我认识到高新课堂的重要性。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通过反思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认真学习校本培训。
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在很多情况下,自己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还不足,这样就影响和制约了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反过来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认真备课,尤其要认真备学生。
平时自己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试想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自己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上,有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时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时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毕设小组心得体会篇4
新课改至今,我们的数学课堂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学目标由“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加到“四基”“四能”(“四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也从教师为主体地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20xx年3月,我校启动了“实施生本教育,构建阳光课堂”的实验课题研究活动,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这一课题下“新五环教学模式”的关键与支撑。为此,我校实验教师在教研室教研员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不断地学习、研讨、实践,从最初的迷茫无措到现在的应对自如,积累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经验,下面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作一简单介绍。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第一步:科学分组,取长补短。一般四人为佳,优劣搭配,男女同组,性格互补。
第二步: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刚开始搞“小组合作学习”时,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老师指导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经常是嚷嚷半天,问题没能解决,汇报时推三阻四,浪费很多时间。找到问题根源,老师根据每组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分工。组织能力强的为小组长,负责组内学习时的纪律并有序地组织本组成员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时就是“小老师”;写字好的为记录员,负责提炼本组观点,简洁准确记录;声音洪亮的为汇报员,负责把本组的学习成果展示介绍给大家;能力差一点的为小助手,负责帮助本组成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像建筑工地的“小工”,需要慢慢地培养!为了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建议:小组成员分工先固定一段时间,不要急于实行轮流制,时机成熟时再适当调整,让每一个学生能力都得到不同的锻炼。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等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绝不是老师放任不管。此时,老师摇身变成学生,参与到各组学习当中去,一是了解各组学生的想法,更好地做到“以学定教”;二是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进行点拨指导,达到有效地学习。
学生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又是集中交流的前提,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针对不同的环节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功夫要用在平时,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实验课题顺利地开展,让我们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升。
1、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不会表达,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障碍。所以,老师从一年级就要教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讲解决问题,老师教学生抓住关键词,像语文“造句”一样描述。学生讲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子”的问题时,说:“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就是把白兔的数量和灰兔的数量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是9加8等于17(只)。检查:一共有17只兔子,其中白兔有9只,灰兔正好有8只,解答正确。口答:一共有17只兔子”。这样,有了关键词的帮助,学生都能顺利地讲解决问题,在幼小的心灵埋下“成功的种子”,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分了,工也分了,组内成员还要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所以,老师要对各个工种进行指导,使其熟练操作并互相配合。我结合《口算除法》的课例谈一谈: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后,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小组长问:“60÷3你们是怎样口算的?谁有想法,说一说。”组员甲说:“因为6÷3=2,所以60÷3=20,听明白了吗?”不明白的组员会问:“为什么6÷3=2,60÷3=20?”组员甲解释:“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也就是2;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明白了吗?”都明白了,记录员在记录单上记下这种方法。小组长问:“谁有不同的口算方法?”组员乙说:“因为20×3=60,所以60÷3=20,你们听明白了吗?”没有问题,记录员再记下第二种方法。直到把不同的想法都交流完,汇报员结合记录单组内练习汇报,准备全班交流。看似简单的合作,其中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像学生要会表达、会倾听、会提问、注意力要集中、要有集体荣誉感……
三、及时反思,改进教学措施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教育他的学生“千金难买回头看”,作为老师的我们,尤其是实验教师,因为课题尚在实验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很多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回头看”,这一回头,也许是蓦然回首的惊喜,也许是处理不当的遗憾。但不管怎样,“回头”值“千金”没错,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那就让我们在反思中将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问题解决掉,积累更多的经验指导我们的教学!
毕设小组心得体会篇5
这个学期过了三分一了,自我感觉没有虚度光阴,也没有潜心的学习,基本上是按部就班的上课,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这种生活可以说是过着机器人似的生活吧。
虽然这个学期刚开始我就确定要考研,也决定要着手准,可能是没有伙伴吧,都不知道要怎么开始准备,也没有那个氛围所以吧,至今还是处于一种没有计划与安排的阶段,希望有高人来给我指点迷津或者是我自己去找高人吧。
这个学期刚开学四级成绩就出来了,虽然是过了吧,可是那个分数还是我意料之外的,本来以为至少可以上600分的,成绩出来才知道真的是高估自己了,因为一直都以为英语还不算很差的。虽然说心里一直都是想要过六级的,英语老师说过了四级的同学可以不用上英语课了,院里面也没有强制规定一定要去上早自习,所以之前几个月,如果不是自己哪天觉得愧疚于浪费了早上珍贵的时间,我是不会早起早读的,这可能就是人的一种惰性吧,我在党员的承诺书里承诺说我要早睡早起,这将是我今后早起的动力了。
再说说准备考计算机二级吧,上个周六进行了计算机二级考试,说实话,我20xx年已经考过一次了,可是没过,上次考试我小觑它了,基本上是属于裸考,正如一位情况跟我一样的室友说的,我很庆幸自己上次没有过,不然以后我就会觉得任何考试不用怎么准备就可以通过了。是的,迫于我是考第二次了,还是信息工程专业的,如果再pass的话,那就太丢脸了,所以这次是很认真的对待了这次考试,也让我明白付出不一定有回报,可是没有付出肯定是没有回报的。
学习日语因为一直想学小语种,上个学期决定好要跟寝室的一个室友学习日语,这学期我开始着手旁听日语课,万事开头难,学一种语言更是这样,记日语的五十音图是个基础,跟我们当时学英语时学字母是有相似之处,虽然入门比较困难,我觉得相信自己可以坚持下去。
小小的羞愧一些计算机培训机构的老师经常会来我们院进行招生,或者是学院会请一些知名的计算机专家跟我们传授经验,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大学都学了什么啊,是啊,他们讲到一些简单的专业术语,我们都不了解,以致于他们跟我们互动不起来,反正他们讲的什么我们也不懂。总之,我感觉自己有知识匮乏症,应该了解可是却不了解的知识太多了。我有反思过,大学里学习真的只能靠自己,老师只能把我领进门,让我初步了解它然后激发我的兴趣,因为如果我对一门知识感兴趣的话,那么你就会通过各方面的途径用心的去专研关于这方面知识从而达到扩展知识面的目的和结果。
头脑风暴是一种用来鼓励创造力性思维从而产生针对某个问题和议题的各种各样的点子的技巧或者是活动。我一直苦恼于自己没有创造力,没有自己的思想,因而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敢兴趣,我最近开始对我在读杰森·瑞奇的《头脑风暴》,映像比较深刻的是说中写到,头脑风暴是用来得到点子,而不是分析和实施它。我很同意这句话,我个人认为就是应为分析得太全面,这其中少了多少新意,我并不是主张主观臆想,我是觉得,不管是什么,总可以提出来,提出来了实施不起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自己的想法扼杀在脑子里,提出自己的点子在团队里是非常重要的,就拿这次的团风来说吧,可能是时间紧的缘故吧,我对大部分节目的评价是太没创意了,歌舞青春里面的舞蹈有不知道曾经有多少个班跳过,上一次我们班曾经做过的机器人,又一次上了舞台。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针对什么,只是我觉得一个班上的同学,不管可行不可行,每个人都提出一个不同的想法,我个人认为呈现在舞台上的东西应该会让观众耳目一新。
毕设小组心得体会篇6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而它在小学数学中更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让他们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现将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小组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2.合作评价,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合作评价时,学生认真总结自己的看法,倾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条策略。
1.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以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我们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3.教师要对合作学习作出点拨、指导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4.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它还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5.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将他们的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更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设,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当即给予肯定:“真棒,你们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假设,这是学会数学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和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