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好可以加深大家对这一本书籍的热爱,大家在写读后感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回顾书籍中的内容,以下是28写作材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东周列国的读后感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东周列国的读后感篇1
余自幼喜读中国历史,三代以下无不涉猎,但凌乱不全。因幼喜读说部,故汉、唐、两宋史知者多,而先秦史知者少。尤其春秋战国,征战无休,朝立夕灭,弱肉强食,纷乱难记。自思丁忧之身,无可娱暇,可用三年时间通读历代史书。又惮于正史以纪传为体,卷秩浩繁,文晦难解。故欲以野史为先,将本国历史从头梳理一遍。野史有名者,以蔡东藩先生的《历代通俗演义》为优,而先秦史当以冯梦龙初著、蔡元放校订的《东周列国志》为佳。
遂自去年9月开始,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为底本,以齐鲁书社1993年版及中华电子书库本书为主,用了近一年时间通读完毕,并将部分典故、诗词摘录存记。虽不能全记书中诸细节,但春秋大事一一领略,已可知一二。
?东周列国志》虽为演义小说,但史实以《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等为史料,以小说手法,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把“仁、义、忠、智、信”作为主旨反复弘扬,为古人立碑,为后人树范,可谓“九分史实,一分虚构”,诚可作正史品读。而名家点评、后人凭吊等均增加了阅读趣味。前人作史时隐晦的点评,以“春秋笔法”深藏于文字中,无一定见地者很难发觉,遑论理解。作者恰将那些“暗礁”托出水面,引领读者,种种是非善恶,忠好智愚,皆以“义”而演述,培植读者浩然正气。正适合初读者赏析。
“东周”时期是周王朝统治日渐衰落、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我国奴隶社会进入末期的动荡时代,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自此而始。这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诸侯国大国争霸的局面,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的“春秋五霸”。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像祭足、管仲、百里奚、曹刿、孙武这样著名的历史人物,发生了“城濮之战”这样以弱胜强著名的古代战例,也出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诸侯国王。
书中描写战国部分虽然不比春秋部分那么庞大,但也十分精彩。韩魏赵三家分晋,周天子封为诸侯而天下大乱,卫鞅入秦变法,秦孝公崛起,西秦再度强大,为最后秦灭六国开始铺垫。诸国征战频繁惨烈,人命如纸,但涌现出了更多的智谋、军事人物。孙、庞、苏、张,白起、吴起、“战国四公子”等人物,鲜活可赞,可歌可泣。最后在智囊运作与军事打压下,六国纷纷破灭,中华重新成为了一个统一政权国度。而这个国度远超夏商周三代的国土、实力、文明程度,与现代祖国的版图更为接近。这正是东周时期在混乱中扩张、在战争中前进对祖国发展的有利影响之一。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思想光芒自射、智慧包融天地的诸子百家也是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大变革时代产生的。中华成语宝库中有将近半数的成语出自这个时代。
春秋时期,强主强臣纷涌而现;弱国亦有争食之分,宋鲁亦有盟伯之机;列国之中,强臣多而英主少,将相并出,国尚可继;列国后期,主暗臣强,文臣多为游说之士,经天纬地之相鲜有其出,而用兵设谋之将辈出。于此可见时世造英雄,英雄亦应时势。
在我国小说宝库中,以“演义”命名的很多,但我认为《东周列国志》是将中国古代以“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得再为惨烈、悲壮的一部。
东周列国的读后感篇2
在中国历史上,总有许许多多历史故事熠熠生辉,并能够给人们启迪。而《东周列国志》就再现了当年烽烟四起、诸侯纷争的年代。它成书于明代,作者是明代的冯梦龙,记载了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这一段历史,其中的许多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如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家喻户晓的故事。令我感触很深的是春秋时期郑庄公“黄泉”见母亲的行为。郑庄公母亲武姜不喜爱大儿子,也就是郑庄公,因为武姜生他不太顺利,而武姜更喜爱小儿子共叔段。郑庄公即位后,武姜与共叔段想谋反,不料被郑庄公发现。于是郑庄公发誓,不到黄泉绝不与母亲相见。一年后,他后悔自己说的话,十分怀念母亲。大臣颍考叔出主意,他认为“黄泉”为地下的泉水,让郑庄公在地道中挖出泉水的地方与母亲相见。颍考叔安排之后,母子俩抱头痛哭。我欣赏郑庄公孝顺母亲的行为,尽管母亲谋反,但他始终对母亲念念不忘。而现在的我们,有些人就为小事而与母亲发生争吵,实在不应该。“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用自己的能力去发扬光大。管鲍之交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两位好友互谦互让,值得赞扬。其中,在《东周列国志》中记载了一个故事:管仲带兵打仗,向前冲总在最后面,后退总在最前头,大伙儿都笑他胆子小。鲍叔牙帮好友辩解,说他家老母无人赡养,管仲要保护自己性命。从这本书的语言中不难看出,作者对鲍叔牙的行为是赞扬的。可能,由于古代与现代观念不同吧,我认为观众的行为应当要批判。保卫祖国,就应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而鲍叔牙既然是他的好友,更不应包庇。这故事放在现代的话,可能会遭批判。因此,在当今这个社会中,我认为还是不要学习他们的,不过应该学习的是管仲的孝,鲍叔牙与管仲间真挚的朋友关系。阅读这本书,我真的是学到了很多。学习历史,就是为了“鉴往知来”,这些栩栩如生的故事,有正面的例子,也有反例。我们应自己分析,自己判断,做一个“大写的人”。家长感言:学习历史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史学著作《东周列国志》就可以让我们领略历史的传奇。诸多著名成语就源于东周故事。因此,他是文学的精华所在。学历史的意义是“鉴往知来”,东周时代看似与现代社会毫无关联,却能影射出现代社会,从书中找到现代社会的影子。因此,我们要学习历史,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陶冶我们的情操。
成语栩栩如生: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意指栩栩,生动可喜的样子。语本《庄子·齐物论》。後用“栩栩如生”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源]《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典故]庄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时代,百姓饱受战火之苦,个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就像蝼蚁般的脆弱,朝不保夕。庄子自觉无法改变现实环境的残酷无情,转而思考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间安身立命。庄子用了许多天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动贴切地表达了他的中心思想。在〈齐物论〉中,庄子说他曾经作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自快得意地四处飞舞,完全忘了自己是一个人。直到清醒过来,庄子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庄周,而不是蝴蝶。因为梦中蝴蝶是如此地“栩栩如生”,所以庄子感到好奇,到底是庄周作梦化为蝴蝶,或是蝴蝶作梦化为庄周?後来“栩栩如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
成语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又如:倘用围魏救赵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
东周列国的读后感篇3
读懂了历史,就会获得前人宝贵的经验,使自己变得明理智慧。
?东周列国志》描绘的是西周灭亡后东周成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历史故事。里面有许多各自为战的国家,有无数骁勇的将军,有能文能武的智者,也有许多昏庸和开明的君主。他们为了权力和土地的斗争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性格,善良与奸诈的嘴脸就像一碗搅和着许多人性佐料的汤,不仅再现了那个征战的时代,还留下了许多令我振聋发聩的惊奇和值得铭记的感悟。
?周幽王女色亡国》一章述说了周幽王因为女色而不勤政爱民,最后招致亡国祸事,八百年基业毁于褒姒。哎!这个悲剧固然可悲,警醒了后人和那些君主,在江山与女色面前要学会衡量,孰轻孰重自己心里应该有个数。我想周幽王为什么会亡国,不仅仅是褒姒的责任,他应该负全责,因为从他的故事中我看到他对自己没有自控力和束缚力,不懂得刚则柔,柔则刚,只是一味的柔,泯灭了上进心,消磨了意志。如果他本身有严于律己,修身养性,勤于国事的心,亡国之事便是天荒夜谈,即使褒姒再妖媚,也不可能主宰江山的兴亡。
历史总是和人连在一起的,诸多的感情就在历史的激扬文字中展现得令我感动万分。郑庄公因为母亲偏爱小儿子,帮助小儿子起兵造反而伤心。母亲的计谋失败后,被发配边疆,庄公有誓言“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但是后来因为思念母亲,派人迎回了她,母子两人一相见便抱头痛哭,尽释前嫌。读了这个故事,我十分感动,毕竟亲情是最重要的,即使母亲对不起自己,但是她也是对子女爱的初衷,才有偏爱。这是个错误,但我认为这也是因爱而错,谁不会在爱的旅途上犯错呢?我赞扬郑庄公能够把亲情放在隔阂恨意之上。亲人犯了错误,不应该一味的责怪,应该学会包容,这样在爱的融化下,有什么坎儿过不去呢!毕竟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十指连心的亲情。
这本书里许多地方让人感悟非凡,除了亲情,还有谦虚让位。鲍叔牙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便为了齐国的强盛让位于他。这是鲍叔牙的宽阔胸襟与为国的中心。他在国家与自己的路上选择了国家。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这样。自己身居高位,但是我们的荣誉是国家给的,就要为国家着想。有能人强过自己,就要能者居之,谦虚的举荐,并且为了祖国可以让位,这样祖国在能人的带领下,一定会强大的。自己也会因为国强而获得自己的幸福。
东周列国的读后感篇4
我在这个暑假读了一本由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一部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历史小说。
其中《争王位郑国四易主》带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这个故事背景很复杂,写到了很多个国家,其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在周朝周恒王时期,郑庄公去世后,公子忽、公子突几人争位之事。争位之时得到了宰相祭足的支持,也遭到了宋国宋在公以及郑国大臣高渠弥的祸害。最终他们一个死于高渠弥的毒手,一个出逃于蔡国。宰相祭足便立公子仪为国君,子仪没有辜负众望成为一代明君,从此郑国国泰民安,成为楚国的附属国。
祭足带给我的印象很深。他足智多谋,明辨是非。在郑庄公想立子突为王的时候,他推荐了为郑国立了许多大功的子忽;在宋庄王来催他们交出金银时,他巧妙回信缓解了交易;在说不通打不过时,他懂得联合其他国家,强大自己的实力击退宋国;在知道高渠弥对公子忽的毒害后,使用计谋为子忽报仇。
宋庄王是一个贪心和野心非常大的君王,他不仅要求郑国给他们一百双壁玉,千吨黄金,甚至还要每年给他三万锤粮食!他一直预谋要让子突上位,以达到吞并郑国的目的。
高渠弥心胸狭窄,记仇,心狠手辣。因为公子忽曾阻止他封为上卿,与公子忽不和,使用阴谋鬼计下毒手把他杀了灭口,想辅佐另一位公子上位以达到他自己的私心和野心。但是,最终还是死于齐国君王的手下。
历史故事中让我们看到了贪婪、狡诈、阴险的人最终还是达不到目的的。我们更多的应该学习古人的足智多谋,学习智者身上优秀的精神,学会辨别是非善恶,从古人的智慧里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东周列国的读后感篇5
记得四年级时第一次读此书,那时对历史知识不是太了解,只是记住了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如今再读,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感慨作者对历史人物和知识的掌握。本书记述了春秋战国时代五百多年的历史,全书一百八十回,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但作者做到絮而不乱,前后贯穿,上下衔接。
第二,本书的价值在于称颂明主贤臣时,无情地揭露和鞭挞那些荒淫无耻,残酷暴虐的统治者,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卫宣公筑台纳媳,卫懿公好鹤亡国,晋灵公肢解膳夫等。读来让人不可思议,但又是确有其事,深感统治者的残暴和百姓生存的不易。
第三,对于一些舍生忘死,刚正不屈的忠臣义士,如管仲,蹇叔,百里奚等人,其中,赵氏孤儿的故事至今还在为人们称道。介子推割股救主,最后不图名利而被晋文公烧死的事件,让人感慨帝王的无情无义。
本书作者的理念,是在通过人物事件来宣扬"仁义理智信",其中,对齐桓公之所以能称霸的描写尤为突出,表现了德的重要,而,后来的宋襄公沽名钓誉学桓公,却遭楚庄王戏弄遭后人耻笑。
本书不足之处在于,穿插了一些鬼神故事来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唯心思想。
重读此书,对历史和历史人物又多了一些了解,对今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