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里面关于原文的内容我们需要简写, ,优秀的读后感可以使我们的内心感悟得到记录,下面是28写作材料小编为您分享的《正面教育》的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正面教育》的读后感篇1
?正面教育》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
合上这本书,可能再遇到问题到底怎样正面管教不一定马上找到最好的方法。但书中很多理论像警钟一样不断敲打着我的心。
“当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时,其代价是什么?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服从。用惩罚和奖励的方法控制学生,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孩子没办法学会为自己的的行为负责。骄纵的道理也一样。”
作为一名老师多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老师不在的时候能自律,而不是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么多年对学生的管理大多情况不是惩罚就是奖励。这都是外在的控制。这样管教的结果都是暂时性的,正确的行为不可能长久。我也常思考:怎样不奖励也不惩罚能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也知道这样做不合适,但一直困惑着,没有更好的方法。庆幸的是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对于理解正面管教来说,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这样他们就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长期效果。”刚看到这句话,还挺高兴,觉得学校也提倡让学生共同讨论规则,最起码还有这样的理念,但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出的规则到底起什么作用,概念是模糊的。
我教的是英语课,任教班级多,学生纪律管理是一大难题。等我看到第六章《关于解决问题》还真讲了出现问题该怎样处理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讨论规则。但显然我并没有真正理解解决问题的实质——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所有人的首要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这句话在这本书中反复出现,孩子的四种不良行为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每个人都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喜欢一个集体。
当我们了解,就会理解,当我们理解,就会尊重。只有真正尊重,才会给人归属感和价值感。
我并不了解孩子一旦被惩罚后会怎样,所以也不理解孩子,就做不到真正尊重孩子。出现问题每人都积极参与是对的,也是照葫芦画瓢而已。现在知道上述例子中孩子们找的全是伤人的方法,只能排斥爱讲话的孩子,而不是帮人,让孩子获得归属感。
书中那个爱拿别人铅笔的小女孩体验了两种解决方法的感受,一个是当同学们想办法惩罚她时在班里渐渐“缩小”,一个是大家想办法帮助她时慢慢“涨大”,我仿佛亲眼看到这孩子在两中截然不同理念下的“暗淡无光”和“闪闪发光”的眼睛。
当我们关注解决问题时,孩子们就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这正我期待的教育。我一直把怎样教会孩子与人相处作为工作重点,现在明白了不是你告诉他与人要和气,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孩子就能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在班会中共同就学生的问题一起讨论,并相信孩子能想出帮人的方法,在让孩子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是尊重,爱护会怎样,打击、伤害又会让人怎样。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自律的班级氛围。
《正面教育》的读后感篇2
跟大多数人一样,我喜欢看文学类小说,而且只看我喜欢的作家的书,其余类型的书一概不看,也从未想过去看。可是世事难料,谁曾想到,生了娃以后,面对着这个难搞的小家伙,我手足无措,看到网上鱼龙混杂难辨真伪的,开始有了想要认真学习相关书籍的念头。在网上搜书单,多方比较买了几本总体评价较好的书籍,《正面管教》是其中一本,也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因为先收到的吧,所以开始了万里育儿学习长征的第一步。
说起外国书,我是相当头大,可能还是语法习惯的问题,读起来总是很奇怪。这本书一样,加上一般都是晚上读,所以读了前几章根本不知所云,硬撑着云里雾里的看完。第二遍我就强迫自己边读边写要点,这才算慢慢摸到门路了,现在想想还好没放弃,这本书读的辛苦也值了!
这本书的总体基调是“爱”。
爱很好理解,大家都爱孩子,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可是关键是方式。我们是怎么爱孩子的呢?“天冷了,把衣服穿上。你的秋裤呢?为什么不穿啊!”“你怎么收拾的那么慢啊?早干什么去了?”“我都告诉你这样不行了,为什么还是要干?”“啪!怎么回事啊?考这么一点分数?你在学校都干什么呢?啪啪啪!!!”“屋子跟猪窝一样脏,为什么不打扫卫生啊?”“我都要累死了!伺候完老的伺候小的!你都不能省点心!”……这些话太熟悉不过了,我们小时候不知听过多少遍了。大家看完这些话是什么感觉呢?心烦,抵触,作对,吓得以后不敢了,恨,我要报复……都知道惩罚有用,“豫章书院”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小孩终究长成了大人,可是谁关心过孩子长大过程中的体验和感觉?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好像还有除了惩罚以外的手段来管教孩子,那便是“爱”!
正如书中所说: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标,是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和他们的关系中体验到更多的欢乐,和谐,合作,分担责任,相互尊重和爱。我们往往表现得好像我们忘记了爱和欢乐是生活和与孩子相处的全部目的,并且发现我们依据恐惧,对孩子的判断,期望,失望,指责和愤怒来行事。然后我们还奇怪为什么会觉得生活如此痛苦。
真真是一针见血,狠准稳!家长总是迷信权威迷信自己,从自己的角度去俯视孩子,从不曾想过蹲下来,与孩子平视,就会看到另一个世界。就像我那可爱的不到一岁的儿子,频繁的扔东西,拽我的头发,撕卫生纸,都要被愚蠢的我骂一顿。现在看来我真是傻到家了!我从来没有真正的爱过我的孩子,不懂他,不认识他。如果真的爱他,怎会不去认识他了解他?怎会迷之自恋的认为孩子是个淘气包?
爱孩子,首先要给他尊严!这是前提!我们这些认为自己就是权威的家长,把孩子从来都是当自己的私人物品,孩子做的让你高兴了,夸,奖;孩子做的不符合你的要求了,就骂,打。养个小猫小狗可能还自称铲屎官呢吧?!所以,要爱孩子,首先得把孩子当单独的个体来看,充分尊重孩子。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感受到你,才会跟你正常交流。
尊重孩子,要停止惩罚——无论语言上还是行为上。我们好多家长和老师信奉“打一棒子再给一颗糖”,认为无惩罚不教育,而且从短期效果来看,惩罚的结果是直接看的到的。其实惩罚不是教育或者让孩子变好的必要条件,我们习惯惩罚孩子只是我们不知道除了惩罚还能怎样教育孩子。
爱孩子,要跟孩子以合作的方式相处!书中讲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举例孩子没考好):a表达你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在你看来我想要你得到更好的分数是为了你还是为了我?)b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我能理解为什么你似乎不能为了我把事情做的更好。当我父母想要我做得更好时,我也觉得我似乎在为他们而活)c和孩子分享你的真实感受(我的确是希望你考得更好,因为我觉得这对你有好处。我知道你现在看来似乎没有意义,但良好的教育会在将来为你打开很多大门,能给你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怎样才能找出一个办法,是你把努力进步看成是对你自己有益的事,而不是因为受到了我的批评)。我们可以认真体会一下,如果是我们自己没考好,家长用打骂的方式做和谈话的方式,那个更容易接受?如果孩子心思细腻,没考好肯定已经很难过了,家长如果再打骂那孩子会怎么想?如果是个本来就不好好学习的孩子,打骂更是无济于事,可能还会导致孩子跟家长硬反抗。
要合作,首先家长需要改变态度。和善和坚定是这本书倡导的基本态度,也是正面管教的基石和根本所在。和善指对孩子的尊重,在处理问题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用理性大脑来思考时再解决问题才有意义,这也是我们应该交给孩子的一项重要技能。而这是大多数家长都缺乏的态度,遇事不想着怎么去解决,而是先发怒。所以不知道多少成年人被软萌软萌的小小春拿着大喇叭对春哥喊出的“can you stop an gry now”而圈粉。坚定指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让孩子参与制订限制,当一个孩子违反了限制,不要惩罚不要说教,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解决问题。比如孩子非要自己从冰箱拿牛奶,结果洒了一地,不要说“怎么这么笨?”“都说你不行了”,孩子自己可能都吓得不轻,所以抱抱孩子,说声“没关系,我们一起打扫吧!”
要合作,你得认识孩子理解孩子!孩子刚出生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陌生人,我们怎样才能与孩子和谐相处?我们需要去花时间和精力认识他,而不是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去给他“戴帽子”。孩子要拿牛奶,是因为孩子有了自我意识,觉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干?还是看到妈妈在忙,不想给妈妈添麻烦?还是你自己认为的“孩子太倔了,不听话,我说你干不了还非得干”。我们如果站着看孩子,永远都不会了解孩子,要了解孩子,必须用心去爱,去听,去感受孩子!记得节目里大俊吃完了东西把剩下的装到自己口袋了,林永健可能觉得儿子这个做法太自私太丢人了,然后严肃的质问孩子,孩子可怜巴巴的说,自己拿东西是以为其他几个宝贝还没有吃,打算带回去给他们吃。多么善良的孩子啊,如果我们不去倾听和感受,我们怎么知道宝贝的好呢?
要合作,我们得允许孩子自己做选择。我们固有的思想是家长独大,家长说了算,慢慢的就跟孩子积累了很多矛盾,一旦到了青春期,个性化开始彰显,孩子叛逆,家长就会力不从心。所以我们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出选择题,让孩子自己选择,解放了我们,也拯救了孩子,缓解了矛盾。
《正面教育》的读后感篇3
假期里我读了简·尼尔森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
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点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道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书中说到:安排特别时光、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爱是前提,爱的重要性,鼓励是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真诚的爱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么感觉是多么的美妙。班中经常有些孩子是大家公认的调皮鬼,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责备、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那么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面管教》的确是本很好的书,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的教养方法,更重要的是作者集几十年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体会,特别是她在正面管教方法的推广与培训中收集到的无数个正面管教的成功案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接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它教给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与孩子交流,进行正面引导。回顾这几年自己对儿子的教育经历,觉得自己对待儿子的教育方式需要改变。作为家长常常把握不好教育孩子的尺度。这本书倡导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例如在如果既不严厉也不娇纵,那该怎么办?这一小节中作者从四个方面来归纳了我们要达到正面管教的效果该怎么去做,举例说明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去管教孩子?这本书值得每个家长、老师一读。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使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作为一名教师,书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点,认定若想要孩子做的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觉更糟?”我在以前教育学生时,常常严厉地训斥,孩子表面上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的确,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强,但表达能力却弱。需要老师和家长认真解读,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今后的教育中能更正确的使用正面的方法管教学生,让他们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正面教育》的读后感篇4
最近,陈锦颜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正面管教》,初看书名令我感觉这是一本让家长、老师不要批评或者惩罚孩子的说教类书籍,说实话,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我当初是挺抗拒读这本书的。不过,当我翻开这本书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简·尼尔森的这本《正面管教》里有很多观点都刷新了我的教育观念,如“惩罚并不符合有效管教的任何一条标准”“若想让孩子做得好就要先让他感觉糟是非常荒诞的”“决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在看《正面管教》这本书前,这些观念我是很难理解、接受的,但当我读完整本书后,觉得尼尔森教育孩子的方法还真是有一套。就如尼尔森认为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做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在我们看来,犯了错误就得改,首先就得让犯错的人严肃认真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可否认在我们眼中,“犯错误”就等于“坏事情”“很糟糕”,但尼尔森认为“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这样的想法是以前的我决不能接受的。
我带的班级是年纪较小的孩子,每到下课休息时间,总有那么几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在教室或走廊里追逐,把桌椅都撞乱了。有时候,孩子会不小心磕到桌子椅子上,腿上、手臂上会留下一道红印子,严重时还会把膝盖磕破,作为老师,看着是既着急又生气。此时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犯错了,低着头走到老师身边,等着老师的发话。在以前,我会认为“让孩子害怕”才能让孩子记住自己的行为是错的,是不能再犯的,所以总是严词厉色地对他们说,“你要是再这样,我可就要让班长给你扣分了。”看着孩子们听完我话后那紧张害怕的样子,我会想,这次教育起效了,他应该会记住了,如果孩子们笑嘻嘻的,我则会觉得,这孩子是不是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犯错了呢?要是这样,我会继续说教一番,直到我认为他意识到自己犯错了为止。
可是,没隔多长时间,这种追逐现象又出现了,当时我就很苦恼为什么会屡教不止?现在再想想,当时的教育方法可能真的不好,我并没有让学生从错误中学到什么,有的只是学生犯错后对老师的害怕,一旦老师不在场,这种“害怕”就会降低,于是,学生又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读后感·对此,尼尔森认为,我们要学会怎样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学习的机会。作为大人,我们首先需要改变自己对犯错误的任何负面观念,不要认为孩子犯错了是一件多么令人头疼的事情,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我想,下次班上再出现学生追逐的情况,我得尝试笑着跟我的学生说,“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这样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正面管教》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再三品读。当然“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把书中的方法运用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断思考,积累经验才是最有意义的。
《正面教育》的读后感篇5
初为人母,在感受了喜悦的同时,也和很多妈妈一样,对于孩子以后得教育充满了迷茫和恐慌。不,应该说,在孩子呱呱坠地地那一瞬间,教育便已经开始了。我深知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不易,于是我利用少的可怜的闲暇时间,给自己充充电,增长下自己的教育内涵,不至于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慌了手脚,便读了当下比较热门的书籍《正面教育》。
读了此教育类书籍,对我来说,肯定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这种感觉就犹如如雨过天晴之后的那般爽朗,也像剥开迷雾后,似乎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便变得更加清晰明了了。下面是我从本书中得到的几点启发,以此来跟大家分享。
一.身教大于言教,教育应先从自身做起。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父母要求孩子好好读书,好好做作业,不让玩手机,不让干这干那,似乎看来自己在帮孩子衡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一个好父母的形象。孩子小还好应付,可孩子大了,这个问题便变得棘手,孩子不听他们的了,还学会了反驳,于是大人们就开始抱怨,我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我白养你了……诸如此类的苦情剧轮番上演。此时,我特别想为这些孩子辩驳,家长们,你们在要求孩子做这做那的时候,自己有没有先做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经常听到班主任分享:我们班孩子作业明明让家长检查签字,结果过来一看全是错的,问爸妈你做作业的时候爸妈在干嘛?孩子曰:玩手机。这种情况应该不在少数,我们在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就应该摆正自己的态度,跟着孩子共同成长,先学会制约自己的坏习惯,慢慢地,我们才会培养出孩子的好习惯,否则时间都浪费在不服气和无尽的争吵中,何必呢?所以作为父母,自己给孩子做好榜样很重要,我们会像大海上的风向标指引着我们的孩子前行。
二.教育是平等的,要学会尊重孩子。我为什么要把这一点拿出来分享,因为我觉得我爸爸对于我的某些教育就不平等,就没考虑我的自尊心。比如我爸爸老是会在我小时候讲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样,如何如何优秀,说话的瞬间我就内心充满不服气,我就觉得“你既然觉得别家孩子厉害,你怎么没生个别人家的孩子”,又或者我爸在我做错事情的时候,老是板着脸,没有好脸色,想到这,我就觉得内心一阵痛处,压抑的感觉无法言说。父母对于我们的态度会深深地影响我们的一生。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得找准切入点,不是先伤了孩子的心再去苦口婆心地解释,那么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何不仿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朋友,弯下腰,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者用亲声柔语去感化之后在解决问题,有多好。作为人谁都希望被尊重,给予尊重,孩子会像花一样开的越发柔美。
三.多赞美,少一些挖苦。在与孩子的接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还是很希望得到老师或者家长的表扬和赞美的,即使是像我们家小饼干这么小的十四个月的幼龄宝宝,她也特别喜欢得到爸妈的赞美,表扬她,她会咧着嘴巴笑;如果有一天,实在是脾气上来了,朝她凶了两句,便皱着眉头,不一会就会委屈的哭。那深知赞美的好处,我们何不仿在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优点给以适时的肯定,即使是很小的一个点,孩子都可能会激动一整天。每个小朋友都是小天使,挖苦就等同于掰断他们的羽翼,让他们无法飞翔,而赞美只会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掌握住度便可。
总之,一句话,孩子是需要用爱去浇灌成长的,给予爱,开出的便是希望。多一点关怀和肯定,我们的孩子便会像我们所想的那样,越发地出色。加油吧,每个爸爸妈妈,做好自己,从今天开始。
《正面教育》的读后感篇6
告诉他学习不是唯一,要注重全方位发展。
学生的本职就是读书,读书重要,但是却不是人生的全部,如果一味只知道读书,就会变成“书呆子”,缺乏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将会在以后上高中、读大学乃至工作中,逐渐显示出劣势,到时再想弥补都很苦难。因此,需要做的是多参加活动,多锻炼身体,多与人交流,争取全面发展。
要制定人生的目标,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开始树立自己的人生观,那么,如何制定人生目标,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这是需要孩子认真考虑的问题。很多家长愿意大包大揽,帮助孩子选择未来,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孩子不喜欢的事情,逼他去做也是枉然。因此,要让孩子自己确定目标,上什么样的高中,考哪所大学等等,坚持自己的选择才不会后悔!
要让孩子多了解社会,明白优胜劣汰的道理。
很多孩子没有竞争意识,在家里是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东西都让孩子自己独享,因此,孩子渐渐长大,却没有一种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不知道很多东西是需要自身努力才能争取到的,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明白竞争和胜利的重要性。
教育孩子正确看待自己,不要过高自我估计。
很多孩子都有眼高手低的毛病,做事情往往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比别人都强,而实际情况则是,孩子并不比别人强,甚至不如别的孩子,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以平常心去走自己的人生道路,才不会感觉累。
要让孩子感受亲情,告诉孩子亲人的重要性。
家长要营造出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庭氛围,浓浓的亲情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和道德观念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孩子要懂得怎样去关系亲人,怎样与亲人相处的更融洽,在亲人有困难的时候,能够主动尽自己所能去做一些事情。
要学会主动结交朋友,更要学会选择性交友。
家长要告诉孩子朋友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多个朋友多条路”,让孩子主动去结识一些朋友,在朋友那里学到一些东西,有困难的'时候,能够在朋友处得到帮助,而朋友有困难时也会及时伸出援手。当然,交朋友要有选择性,对于品质不好、不讲诚信的人,尽量不去结交。
不要避讳恋爱的问题,让他知道爱情的真谛。
青春期的孩子对爱情已经开始懵懵懂懂,如果家长一味回避这个话题,会让孩子感到更加新奇,也许就想去尝试一下。所以,在孩子面前不要把爱情隐藏起来,爱情并不神秘,每个人都会恋爱,只有同甘共苦,才能算作真爱。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才不会在以后犯低级错误。
让孩子知道距离的概念,为他单飞做好铺垫。
孩子将来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未来,这种未来有时以个人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所决定的。青春期不久后,孩子可能就面临离开父母,到异地求学。将来就业可能也会远离父母。这是人之常情,生活之常态,让孩子提早懂得距离会带来思念,才能让他飞得更高。
教育孩子输赢并不重要,因为人生路还很长。
很多孩子都犯有同样的毛病,就是患得患失,能赢起却输不起,这是完全没必要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道理越早明白越好。让孩子知道,当你得意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而失意的时候,要继续坚持下去,争取做笑到最后的那个人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