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写作材料 >作文

关于节气作文优秀8篇

loser 分享

作文要有恰当的语气和态度,既要表达观点,又要尊重读者的感受和意见,通过作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以下是28写作材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节气作文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节气作文优秀8篇

关于节气作文篇1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伴着朗朗上口的24节气歌,我们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白露。

当每年太阳系中的老大——太阳到达黄经165度的时候,白露这个节气就悄悄地来临了。晶莹的小露珠会调皮的在清晨爬上了如同春天时一样生机勃勃的植物叶片上,像一颗颗白色的半透明水晶一样闪着光,十分美丽。所以被人们称为白露。

白露时,天气已经转凉了。白天与夜晚快到10度的温差给大雁、燕子等候鸟一样信号:该出发了!大批大批的鸟儿启程去南方避寒去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动物开始储备过冬的食粮。正所谓“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不仅仅小动物在白露有着变化,人类也与白露节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吃龙眼,喝白露茶、白露米酒等等民俗都有几千年历史,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农民伯伯注意了,到了白露,就到了农事繁忙的时候了。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也就接二连三的成熟了,要记得及时收获哦。

现在人们重视白露,古代人一定也不敢疏忽。比如描写白露的诗词就有许多。2500年的《诗经》就有写道“兼蕸苍苍,白露为霜”,脍炙人口的《月夜忆舍弟》中有“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也写过:“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从天气变化到动物反应,从现代人到古代人,白露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气,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秋天的开端。秋天来了,人们尽情体会美妙的秋天吧。

关于节气作文篇2

秋分一过,世间万物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看,蓬蓬勃勃的绿叶儿已变得有些微黄,争奇斗艳的花儿显得有些倦了,许多花蕊已凋谢了,悄无声息地投进了大地妈妈的怀抱,乖乖地入睡了。

好一个落叶飘飘菊花香的季节,好一幅灿烂多姿的丰收画卷。曾在天空翩翩起舞的蝴蝶,现在已不知何处去了,也许它们冬天也会有一个美丽的家。真正的蝴蝶隐去了,而另外一种“蝴蝶”登场了,看啊,秋风大手一挥,橘黄的银杏叶,赤红的枫叶,泛青的落叶松都随着秋风纷纷跌落。它们在蓝天下无忧无虑的飞翔,有的像婴儿直扑大地妈妈的怀抱,有的打着旋儿像调皮的娃娃,有的似乎有几分不舍,留恋着温暖的枝头。

这些“蝴蝶”儿虽不像真正的蝴蝶那样色彩缤纷,却也有别一番风趣呢。树叶儿纷纷落下来,树枝是“妈妈”,树叶儿是“孩子”,“妈妈”不愿意少一个“孩子”,“孩子”离不开“妈妈”,它们母子怎能不相依相偎呢。“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在万木萧瑟的秋天里,美丽的菊花在秋风里傲然怒放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菊香,一朵朵一片片菊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好像在恭迎我们的光临。

那菊花千姿百态,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绽开笑脸,有的像做错了事的孩子害羞地低下头,有的涨红了脸,有的笑弯了腰,有的花已经凋谢了,有的开的正艳,我被深深地陶醉在菊花里。

秋天是饱满而美丽的季节,落叶和菊花构成了一道最美好的风景,谁不爱秋天!

关于节气作文篇3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你知道吗?对了,今天是立夏,立夏可是要吃乌米饭、蚕豆的,我兴奋不已,恨不得马上就要参加这样的活动,真是太好了!

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来到了娘娘庙,一进大门,我们便来到了庙后的蚕豆采摘区,我们看到长得这么密的蚕豆,真有些激动。一会儿,奶奶给我们发篮子了,几乎一瞬间,篮子全被抢光了。先下手为强,我和周宇抢到了一个篮子,一起采蚕豆。

我们选中了一块“风水宝地”,那是因为我们看到那里的蚕豆特别多。结果,真是像我们预料的那样,硕果累累,几分钟后,篮子里都快放不下了。而同学们也是各有所得:有的摘到了“巨无霸”;而有的则是“袖珍型”的;还有的蚕豆要么是壳很大,而果实很小;要么是壳很小,而果实却很大。那些篮子里的蚕豆,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摘完了蚕豆,接下来该剥蚕豆了,沈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剥蚕豆的地方,那里放着两个大竹匾,我想,是用来剥蚕豆的吧!沈老师先把我们分成两组,一组剥豆子,一组看爷爷奶奶们烧豆荚。我心想:我要是去剥蚕豆该多好啊!和我预料的不同,我没有去剥豆子,而被分到了另一组,只好去烧豆荚,烧豆荚是在一个用砖头搭起来的土灶上,从砖缝中还冒出了浓浓黑烟,太熏人了。突然,一阵风往我这个方向吹来,黑烟直往我脸上扑来,弄得我又咳嗽又流眼泪,呵呵,真不容易啊,烧火都把我烧“感动”了,我赶紧跑去呼吸新鲜空气了。

这次活动又有趣又好玩,还让我体会到地方传统文化的风趣,真是“一举三得”啊!

关于节气作文篇4

北京位于中国东部的华北平原,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造就了她四季分明的特点。我和节气的故事,就在这里开始了。

“丫头屋里扎沙燕儿,小子上房捋榆钱儿。”这是我对春的印象。北京的春天向来都是极短的,刮两场风,扬几次沙,天气就热起来了。于是小时候的我总是在立春前就将沙燕儿简陋地扎好,待到清明就能去城郊的草地上放飞了。那时候,奶奶牵着风筝线,我穿着还未褪下的棉衣奔跑;那时候,草是那么青,天是那么蓝。

“筒子河边儿杀盘儿棋,路灯底下敲三家儿。点上冰啤羊肉串儿,做点儿毛豆小凉菜儿。”漫长的.夏天就在摇摆的大蒲扇中开始了。夏至的白天是最长的,我放了学就站在牌桌旁安静地看爷爷奶奶们打牌。等大伙儿散了,也就到了妈妈叫我回家吃饭的工夫了。那时候蝉声正震天响,黄狗会吐着舌头,我会舔着五毛钱一个的小布丁,去馋邻居家的小弟弟。

“半夜秋风阵阵凉,一场白露一场霜,月下梧桐憔悴了脸,影子映上影壁墙。”一场场秋雨带来一阵阵寒意,惹得蝉声低了调门。姥姥在白露前后总要买些新鲜的桂花酒,就着秋天新收的小米饭。直到今天,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是这个吃法,可想来那味道必定是又甜又香的。那时候,爸爸妈妈会带我去香山看红叶,我会一脚踩碎一片掉落的枯黄的叶子。秋风掠过院儿里的金鱼缸,天是那么蓝,空气是那么凉爽。

“昆明湖上北风吹,纷纷扬扬雪花儿飞,盖上故宫麒麟被,飞过西山晴雪碑。”公园的地上在大雪节气后总会积一层厚厚的雪,不会有人来打扫,因为孩子们会代劳,打雪仗和堆雪人儿是必不可少的冬季项目——热气腾腾的脑袋上总是冒着白气,于是不得已地被家长戴上厚厚的棉帽子。等地面上的雪都移了地方,铁环就要适时地滚起来了,卷着纷飞的雪花儿,好像时光的虫洞。那时候出门要护住脖子,手套总是湿的,谁都没准儿会摔跤;那时候天上的鸟系着鸽哨儿。

北京城在节气中成长,我也紧紧追随。

关于节气作文篇5

江宇轩

翻开日历一看,今天终于到了立秋节气了,前两天的酷暑已使我急切地希望能秋天的到来。“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所以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们身居城市,感受不到那种丰收的氛围,但是我们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便能感到秋天的繁忙。立秋时,气温依然较高,夏季高温天气在处暑才会宣告结束。有一句谚语“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比较特别,虽然是早立秋,但依然比较热,三伏天还处在中伏,所以,我们依然要注意防暑。

立秋节气的到来,标志着降雨、暴风与湿度的降低。秋天的到来,使枝繁叶茂的植物逐渐走向萧条。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每5天为1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也就是说,这几天人们会感觉到风已经不像夏天的风一样。夏天的热风,会逐渐转向秋天的凉风。到了“二候”,早上会产生雾气。最后到了“三候”时,寒蝉便会开始鸣叫,这鸣叫声仿佛是在告别夏天秋天也就到来了。

今年立秋正应景,今天早晨正好下了一场雨。这一场雨跨越了立秋的时间点,更是应了立秋的景,正像李商隐所说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一样。

中午吃完饭走在路上,看见道边的石榴树结了不少小石榴。秋天已经不知不觉的降临在了我们身边,让我们准备迎接这春华秋实的季节吧。

关于节气作文篇6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宋朝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立秋是几月几日应该有所了解了,对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身边的朋友不清楚的话就可以互相普及下。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但立秋的早晚又有很大区别,所谓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即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其实,立秋降温最大的法宝是下雨,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这是人们长期观察总结得出的结论。

人们对秋雨无疑是欢迎的,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在通常情况下,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时还要打雷,这标志着立秋响雷,百日见霜。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即在于此。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其标志就是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最直接的后果也很明显: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同样,立秋的早晚也相当重要,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立秋后下不下雨更忽视不得,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由此可见,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所谓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了。在这个季节里,人们盘算最多的就是农事: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享受收获之乐的同时,也要掌握好工作的节奏: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对没进入收获期的,立秋后也需注意: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立秋也相应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立秋既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从来是人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便把扇子丢。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所以十场秋雨要穿棉。天凉了,还应注意水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人们甚至认为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在饮食起居方面,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应切记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还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这样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关于节气作文篇7

去摘树叶时,猛然发现树叶上有几颗晶莹剔透的露珠,竟然都秋天了,因为我知道,已经白露了!

白露?什么是白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即秋属金,金色白,所以拿白形容秋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提起白露,我便想起了那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的情形。

每次在老家过白露时,姥姥总会在大约9月8日时带着我去喝一些清茶,这清茶十分香甜,是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那香浓的味道。同时,白露茶即不像春茶那样娇嫩,也不像夏茶那样苦涩。也好似白露这时的天气,是处于夏天的闷热与冬天的严寒之间的温度,这种温度之下,喝下一杯和白露这样相般配的茶,是多么舒心与沁人心脾啊。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这霜虽然还未下,但其意是告诉我们,我们将再见于炎热的夏天,迎来新的学期,还告诉我们,我们告别了快乐的小学,也将迎来新的挑战。

关于节气作文篇8

日子像个火球,眨眼间滚到了大暑,家属楼上,挂在墙壁上的空调,没黑没白转了起来。漫川关的夏天,每年都要过几天(当地人说,历史上,最热的日子只有6、7天,热得再长也没超过半月)陆游《苦热》的日子:“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山野合围,瓦鳞吐火,热气蒸腾,汗水滚动,人像坐在蒸笼里桑拿。有人说得夸张:某某人掉个鸡蛋到水泥板上,蛋清蛋黄流出来,丝丝啦啦,吐气冒泡,不一会儿煎成了鸡蛋饼。咬一口,香喷喷的。小街上,一派节约简朴风气。男人穿着背心,晃悠着大裤衩。女人背心吊带,短裤缩到了大腿根儿,美裙勉强裹着肥臀。嫩藕的胳膊,丰腴的秀腿,爬满了异样的眼光。

大暑在六月,在伏天,天热之极。东汉刘熙在《释名》里这样解释: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称“龌龊热”。是的,热得糟糕。天天,身上汗津津的,滚烫的暑天,一刻都不想让人干净消停一会儿,一天要冲好几次澡。天极热时,我在大早出门,沿着水泥路到沟里散步,听鸟唱蝉鸣,看庄稼成熟,赏荷花舞裙。中午关门闭户,躲在空调房里,看书、喝茶、上网、与网友下几盘棋、打几局台球、躺在沙发上看《新闻联播》,再好奇地探寻古代文人在大暑里怎么生活?在诗意中享受暑天的清凉。

心静自然凉。白居易《消暑》诗说:“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古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唯有绿树清风。消暑的最佳方式,是把家里整理干净简洁,静坐院子里,心静身安,想凉风在内心中吹拂。或者,“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闲闲的,躲在屋里睡懒觉,避酷暑。

赏荷纳凉,最有情趣。南朝诗人徐勉在《晚夏》里写道:“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夏夜纳凉,从房内来到花丛间,席地而卧,欣赏水中莲荷,独酌几杯小酒,爽快惬意。可惜古时没有冰箱冰镇的啤酒,若诗人坐在池边对望荷花,浅饮凉沁沁的冷冻鲜啤,那感受,那心境,不亚于与美人花前月下喁喁私语,密谋一场爱情故事。杨万里亦有同感,他在《暮热游荷花池上》曰:“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描述了炎夏夜晚在荷花池畔纳凉的快感,惟妙惟肖,意趣盎然。

漫川的荷园多又大,暑天又热得起劲儿,比古诗文中的好。唯独不同的,漫川商业发达,诗人奇缺,到荷园边散步的人只会说:看荷花开得多好看!然而,情趣来了,披着月色去前店子,或是水码头,或是二里半桥头儿,摇扇扑萤,赏荷纳凉,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要是山里有家,有地方住,进山中避暑,那是神仙日子了。我老家人说,热天再热,深夜睡觉还要盖被子。我极喜欢唐人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暑热天,风吹帘动,院子里的满架蔷薇,烂漫的开了,经风轻吹,清香流转,弥漫,飘散,氤氲一院子的芳香,此时乘凉,怎不销魂?大山深处,人烟稀少,自然随性,赤膊裸体,也不伤风雅。李白《夏日山中》诗曰:“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盛夏奇热时,村民如诗人一样狂态不羁,乘凉避暑,很常见,又极自然。我老家门前有一大片修竹,离街十余里的岳父家的道场边也有一方竹园,在翠竹茂林里纳凉,情趣诗意。王维《竹里馆》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古树参天、宁静清幽的深山里躲暑,真是消暑纳凉的理想去处。

今年大暑,漫川干旱缺雨。人说“暴雨隔田埂儿”,四周黑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瓢泼,独独漫川小街狂风刮过,风吹云散,晴朗朗的铺满厚厚一层热气。幼儿园的小孩儿说,天奇怪,一会儿蓝,一会儿黑,一会儿又蓝了!这暑天真像宋朝诗人尤袤《大暑留召伯埭》说的:“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天上的云朵都赶不走它。宋代曾几在《大暑》里问:“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老人们说:伏天就要热,不热,庄稼也不好生长。

今年夏季的庄稼果蔬丰收了。豇豆,扁豆,黄瓜,丝瓜,南瓜,包谷棒子,绿菜,辣子,茄子,西红柿,桃子,葡萄,都是满竹篮,满架子车往街面送。有了丰富的瓜果蔬菜,整个夏天就有了口头福。暑期,也不感觉燥热和烦闷,今天一碗清香绿豆南瓜粥,明天一碗甜韵包谷籽儿,后日就是鲜嫩丝瓜葫芦汤。茄子饼儿,洋芋耙,浆粑馍,豆豆儿卤面幸福日子一天连一天,一直向前延伸。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关于草的优秀作文模板8篇

小雪节气科学教案6篇

24节气的心得体会7篇

二十四节气歌读后感7篇

关于萌作文优秀7篇

关于父母优秀作文5篇

关于税的作文优秀6篇

关于烟的作文优秀7篇

关于2023高考的作文优秀6篇

关于图书角作文优秀5篇

    付费复制方法
    7天内可复制本站所有文章

    限时特价:5元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常见问题
    提示:如不想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常见问题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复制内容?

    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问题或者网络繁忙,请刷新页面试下

    2、如何联系客服?

    如需联系客服,请添加客服微信fanwen9944

    (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刷新重试
    正在开启复制权限中,请勿关闭页面!
    一键下载全文一键复制全文选定内容复制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014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