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写作材料 >工作计划

数据收集和整理教案5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预先撰写的书面表达,通过制定一份教案,从而明确接下来的教学方向,28写作材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据收集和整理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据收集和整理教案5篇

数据收集和整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提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能分工合作。)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2

(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数据收集和整理教案篇2

一、说教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本课时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计表描述。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根据小学儿童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灵活采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根据服装型号分段、用画“正“字等方法整理、绘制统计表、利用统计数据到服装厂定做校服等。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强烈的探究兴趣驱动下,对本来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调查访问、探究尝试、合作商讨、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法,真实经历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特别是学会了分段整理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a、重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本课的导入,给学生做校服的情境,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表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最后,布置学生写一份建议书,也是深有教育价值的。

b、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数据统计的全过程有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统计制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五个环节,其中分析数据是重要的环节,也是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内容。在“女生1分钟跳绳检测”一题中,我引导学生尝试分析“你看了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在“空气质量”一题中,我让学生说“看了这些数据,你觉得常州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何?为什么?作为一个常州的小市民,你觉得能为改善常州的环境做些什么?”学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丰富多彩的,是符合孩子心理实际的。设计这样的分析,我认为是统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载体。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数据的分段整理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不重复

制成统计表不遗漏

分析数据

数据收集和整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数据收集和整理教案篇4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教材中有说服力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分栏的方法和步骤,看懂表头。

教学用具投影仪和放大的例3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投影出示。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

数学组:男生14人,女生8人。

航模组:男生13人,女生4人。

生物组:男生7人,女生12人。

美术组:男生12人,女生12人。

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2.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1)每张统计表能反映出什么情况?

(2)如果想了解或者比较各个小组的人数情况,用这四张统计表是否方便?有无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

显然用这四张表比较不方便,为了便于比较各小组中男女生参加人数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们合编成一个统计表。

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探索研究

1.小组合作讨论

(1)把这四张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要反映哪几个方面的情况?

(要反映两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是分组的情况,也就是分几个组;另一个是各组的人数情况,也就是各小组中男、女生参加的人数。)

(2)怎样划分统计表的栏目才能反映出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呢?

(用投影一部分一部分地显示)

(①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②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学生性别和合计;③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表头)用斜线分成三个部分:右上部分说明横栏的类别;左下部分说明竖栏的类别;中间部分说明右下方的空格是留着填写数据的。)

2.小组合作实践

①让学生翻开书第8页,小组合作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填写第9页上的第(1)~(4)小题。

②填好后回答:合编后的统计表有什么好外?

三、课堂实践

做第9页的“做一做”首先让学生口述怎样填写;再让学生独立去填;最后回答:从这张表中你能看到什么?

四、课堂

①今天学习的内容;

②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二的第1、3题。

课后反思:不要怕学生出错,因为谁都可能出错,你在一件事情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

2.求平均数

课题:求平均数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第13页的复习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这题要求的是什么?(2)必须要知道什么?(3)怎样列式解答?

计算的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它有什么用?

思考:全班同学上美术课每个人都带了些“橡皮泥”做手工用,为了使大家都拥有有等量的“橡皮泥”,我们该用什么办法把我们手中的“橡皮泥”平均一下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求平均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小组合作讨论:研究例1。

1、观察比较:例1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处与不同处?

2、思考并回答:

(1)这题求的是什么的平均数?

(2)必须要知道什么?

(3)你会解答这道题吗?

(先让学生分小组试着做一做,再选几名学生代表,讲一讲他们是怎样做的,老师将学生说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后集体订正)

①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8+33+23=84(个)

②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0+11+9=30(人)

③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84÷30=2.8(个)

列成综合算式是

(28+33+23)÷(10+11+9)=2.8(个)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8个。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例2。

1、观察比较:例1与例2的条件与问题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思考并解答:你能联系例1的解题思路计算出这题的结果吗?

放手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再讲一讲是怎样做的,老师将学生说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使学生明白:条件与与问题不同,计算方法和步骤也就不同,最后集体订正。

①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5×12+3×11+3.2×10=95(个)

②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2+11+10=33(人)

③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95÷33≈2.9(个)

列成综合算式是:

(2.5×12+3×11+3.2×10)÷(12+11+10)

=95÷33

≈2.9(个)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9个。

三、课堂实践

做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

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堂作业1、练习三的第2题。2、练习三的第1、3、4题

数据收集和整理教案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师: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师: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生: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生:自由发言。

师: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

生:参与一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师: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5、完成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生: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生: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陈小菲得22+1=23(票)。仍然是陈小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们真会思考问题。是呀,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三、巩固练习。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

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

学生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分别解决第(2)小题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解决第(2)小题。对于第(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明白: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统计数据的方法

例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王明明 陈小菲 王明明 陈小菲 王明明 陈小菲

正 正 正 √√√√ √√√√ ○○○ ○○○○

正 正 √√√√ √√√√ ○○○ ○○○○

正 正 √√√√ √√√√ ○○○ ○○○○

√√√ √√√√ ○○○ ○○○○

√√√√ ○○○ ○○○○

√√ ○○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陈小菲 )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六、课后反思。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整理作文600字优质6篇

档案整理工作年度总结7篇

整理内务的心得体会8篇

整理内务心得体会500字8篇

图书馆整理员工作总结8篇

男生和女生教案7篇

认识6和7教案反思6篇

正数和负数的教案8篇

鸭子和鹅教案6篇

活动教案和反思总结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648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